遊學手冊景點介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遊學手冊景點介紹

麟洛遊學手冊景點介紹 ◎單車旅遊~客家文化伴我行 *單車逍遙遊 「老鐵路自行車道」,由當年載運甘蔗的鐵道改建而成,鋪設長約3.8公里;起點目標為「台糖椰林學苑」,沿田中一巷直走即進入自行車道。中途可轉入麟洛鄉開聖王騎完全程接單車國道,延伸至竹田、西勢。 *文化起源~開聖王 由老鐵路自行車道轉麟洛鄉成功路,經消防局即可到開聖王廟。先人徐俊良感念鄭成功在此建廟,此為六堆地區規模最大,是鄉中的重要中心地及信仰中心。 三個學習重點: 1.徐俊良關係2.鄭成功廟與客家文化關係。 3.鄭成功廟的建築之美。 三個問題: 1.老鐵路自行車道是由什麼改建而成? 2.開聖王是指誰? 3.麟洛鄉開聖王廟是由誰而建?相關資訊請洽當地文史工作室「大戇牯環境保育協會」聯絡電話:08-7214908或上麟洛鄉公所查詢。 開聖王開聖王◎文化傳承~客家信仰伴你心 *人神聯姻~族群融合 一段人神聯姻傳說「王爺奶奶」故事,。 由廟右側廁所對面巷道進入,為民居非一般廟宇,可容納人數約20人;農曆正月10日王爺奶奶回娘家,當月12日則在麟洛鄉內遶境祈求平安。 *功名世家~燕尾隨行 徐屋夥房位於廟左前方處,至今約80餘年。 徐屋夥房為民居,可容納30~40人;建築格局可見天井設計,夥房內保有許多客家傳統信仰,如「土地龍神」、「化胎」、「五行石塊」…等。三個學習重點: 1.王爺奶奶故事。 2.徐家夥房建築特色。 3.客家傳統信仰與建築關係。三個問題: 1.「王爺奶奶」故事,? 2.有燕尾型式的建築有何代表意義? 3.五行石塊分別是那五行?是否能從石塊形狀分出? 相關資訊請洽當地文史工作室「大戇牯環境保育協會」聯絡電話:08-7214908或上麟洛鄉公所查詢。 ◎時代變遷~田尾建築風情話 *先民心酸史~神農見證之 由廟,接新田村民生路即到五穀宮。 神農教人醫療與農耕;從擺放藥格看來,顯示宮內早期是有開立藥籤,在不富裕年代中,只能依靠信仰來照顧自己;廟宇建築可見,彩繪藝術、剪黏工藝。 *走讀庄頭~懷古尋「客」 五穀宮對面右手分岔路口進入即到田尾巷。 從穿鑿屋、各式「夥房」、至華橋屋、販厝、別墅,一條街反映時代變遷,呈現出不同年代建物風貌與生活型態。三個學習重點: 1.認識五穀宮祭拜主神2.了解五穀宮廟宇建築特色。 3.田尾巷生活型態與建築關係。三個問題: 1.五穀宮內敬奉誰?廟宇裡介紹的剪黏在那可以看到? 2.什麼是穿鑿屋、夥房、華橋屋、販厝、別墅? 3.請說出一條街建築的發展時間與生活型態改變。 相關資訊請洽當地文史工作室「大戇牯環境保育協會」聯絡電話:08-7214908或上麟洛鄉公所查詢。 ◎擁抱自然~農村體驗愛戀柚園 「柚園」二字緣自廣植白柚而來,園區多樣的生態空間保存著三代農業歷程。 園區分三部分,農村生活體驗、有機栽培與生態復育,白天有蝴蝶、晚上有成千螢火蟲,讓每個季節都有不同體驗,處處是驚奇。三個學習重點: 1. 2.參與農村體驗 3.認識並學習生態。 三個問題: 1.柚園裡的園區分成那幾部份?你最喜歡那一部份? 2.柚園裡的原住民螢火蟲,是那一種螢火蟲? 3.柚園復育了那些生態? 相關資訊請上柚園生態農場http://www.wretch.cc/blog/sundancelin。 住址:麟洛鄉民族路453-2號,聯絡電話:08-7214446。柚園生態農場柚園生態農場伯公由廟順伯公柵背伯公又稱庄尾伯公,是伯公對面的沈家人為擋水煞而設。客家人把土地公看作是親人,猶如家中長輩故稱「伯公」。由柵背伯公三個學習重點: 1.墓塚伯公。 2.3.認識敬字亭設立思維。 三個問題: 1. 2.如何分辨出柵背伯公與一般墳墓的不同? 3.敬字亭為何建於水邊? ※相關資訊請洽當地文史工作室「大戇牯環境保育協會」聯絡電話:08-7214908或上麟洛鄉公所查詢。柵背伯公柵背伯公 6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