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舌尖上的蜂蜜
摘要: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一直不温不火的蜂蜜市场开始吃香了。
片中,白马占堆采集的西藏林芝蜂蜜,它的卖点有“西藏”、“高山”、“无污染”、“纯净”、“野蜂蜜”、“天然”等,在一线城市,它至少可以卖到1000元/斤以上。而这种长在40米以上,高山植物高达10层楼以上的蜂蜜,因其稀缺性,更可达到2000元/斤以上。
片中说“在当地人看来,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它冒险,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延续数百年”。
经本片播出之后,这种风俗还会再继续至少50年,如果引起消费情绪,可能5年后就再也买不到了。因此,这样的蜂蜜,毫无疑问,它绝对是一种宝贵的营养品。
为什么片中认为难以置信呢?它反映的是目前中国消费者最普遍的蜂蜜消费心理。
消费认知
2012年北京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普遍认为蜂蜜每斤的价格应该是在11―20元,这个价位段的占比合计50.3%。而真蜂蜜每斤的价格至少应该在40元以上,市场调查却显示,接受40元以上价格的消费者占18.3%。
有蜂农曾经算过一笔账:“一个正常劳动力能养15―20箱蜜蜂(20箱已经非常辛苦了,是上限),其中能产蜜的8―12箱,每箱年均产60斤,总产量480―720斤,按均价80元计算,总产值3.84万―5.76万元,成本主要是白砂糖、药品和蜂具,每箱约1000元,成本支出就要1.5万―2万元,那么利润是2.34万―3.76万元。如果像市场上价格20元,也就刚够本。”
这份市场调查说明什么问题?消费者对于真蜂蜜的价值还没有真正认识。而蜂蜜制造企业也几乎没有从营销上去教育消费者认识真蜂蜜,更多的是在迎合消费者对于购买价位段的需求。
市场趋势
蜂蜜作为一种甜味调味品,从其他调味品的发展进程来看(与蜂蜜为同一购买和消费人群),与酱油市场的发展非常类似。在改革开放之前,酱油基本是一级酱油,在1995―2003年,酱油市场消费量最大的为三级酱油,而2003年之后,酱油的消费等级又开始向中高档发展,一级酱油甚至特级酱油销量迅速增加。酱油也经历过相当长时间的真酱油与假酱油相搏斗、此消彼长的过程。假酱油的制造与假蜂蜜的制造原理极其相似,最后还是真酱油战胜假酱油,而那些制造假酱油赚钱的制造商,几乎极少有成功转型成知名品牌的。
蜂蜜使用的重要性在家庭和餐厅里要低于酱油,它的消费进程也较酱油要滞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蜂蜜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是品牌化发展、中高档化发展。
同一市场调查显示,蜂蜜的主要购买渠道是KA卖场,达到54%,而在蜂产品专柜和专卖店渠道购买的人群合计31.3%,以上两个渠道就占到了85.3%。
在蜂蜜的各种销售渠道中,由于蜜蜂市场的混乱,批发市场已经极难发现真蜂蜜了,商场超市渠道的真蜜蜂约占七成,保健品专卖店里大多是真蜂蜜,成为蜂蜜的主流销售渠道。
如今,蜂蜜市场的销售渠道已经延伸到互联网。稀缺的蜂蜜在互联网的销售价值也非常之高,但是互联网似乎再现真实社会的销售现状,假货与真货共生于同一环境,消费者很难辨识,受骗后更难维权。然而,品牌蜂蜜的销售情况又不一样,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很多蜂蜜品牌并不擅长运作电商渠道,蜂蜜的生产地多数较为偏僻,物流配送极成问题,如果做成小包装还需要购进设备完成,绝非像片中四处流浪的养蜂人可以运作。因此,目前在互联网上销售的蜂蜜品牌,多数是有一定规模的国内蜂蜜生产企业以及国外进口的蜂蜜(随着进口食品的热浪在网络中时起时伏,获得不同的点击和销量)。
国内格局
目前国内蜂蜜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比较知名的区域性品牌有汪氏、宝生园、冠生园、颐园、老山、保灵、蜂之语、恒丰园、百春等,多为区域性品牌,真正走向全国的很少。
这些蜂蜜企业,似乎没有较强的品牌运作能力,虽然也不断地尝试了各类销售模式,如在传统批发流通渠道之后,进入商场超市、百货店建立蜂产品销售的专柜,甚至有的还建立了蜂产品专卖店,但是均属不温不火的运作方式,并没有特别有效和持续地进行营销推广活动,没有一家真正做强做大。
蜂蜜不仅仅面临的是同业的竞争,也面临着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在蜂蜜的功能性消费之中,有为了润肠通便的消费者,在益生菌酸奶广告、促销的立体攻势下选择了酸奶;而为了清热解毒祛湿的消费者,则选择了购买凉茶;至于为了美容养颜的消费者,则早就被其他美容品抢走了。蜂蜜的功能性消费被蚕食和抢夺。一些著名的蜂蜜品牌被迫从以前运作蜂产品专柜的百货店中撤场。
与国内简单低效的市场竞争相比,国外的蜂蜜却在不断地对中国市场发起进攻。
进口蜂蜜
在我们的邻国,蜂蜜以另外一种形态实现了增值,那就是蜂蜜柚子茶,还有“蜂蜜+高丽参”的各种组合产品,也实现了双重增值,它随着韩剧的热播,不仅畅销中国内地,同时也行销全球,让你不得不佩服韩国政府通过输出文化带动经济的远见。进口蜂蜜,也因此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进口蜂蜜中,来自加拿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