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追梦的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生命追梦的人.doc

导读:蔡学举,灌云县杨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农艺师、中共党员。工作以来,蔡学举同志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009年以来,蔡学举同志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3年,蔡学举被推举为江苏省“最美基层农技员”。2014年4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4年3月,蔡学举同志被列为连云港市重大典型,全市主流媒体聚焦蔡学举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集中宣传,2014年10月荣获“最美港城人”称号。同时,新华日报、江苏新闻广播、江苏文明网也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蔡学举的职业坚守是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也是习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的践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责任意识的伟大,始终如一、常怀为民之心,多年来即使深受病痛折磨,也能不改公仆本色,对党忠诚,对群众饱含深情,廉洁律己。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动,更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将这种职业操守和高尚行为贯穿在农业工作的每个细节,为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生命追梦的人 --记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蔡学举 ? “机插秧省时省力省钱又增产,虽然栽插初期苗情不大好看,但只要管理得当,后期增产优势明显......”今年6月24日下午,在灌云县杨集镇小乔圩村10组的水稻机插秧现场,杨集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蔡学举正在向农民讲解水稻机插秧的好处和管理要点。太阳像火球一样烘烤着大地,豆大的汗珠不住地从他的额头滚落。此时此刻,有谁知道他是一个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有谁知道他是一个用生命与时间赛跑的人?更有谁知道他是一个用生命追梦的人? 寻梦学农:35岁考入农校当学生   蔡学举是农民的儿子,亲历目睹农民因土地欠收带来的生活艰辛与贫困。他从小就立志当一个农业专家,帮助身边乡亲增收致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想到学习勤奋的他高中一毕业,就因文笔出众被县广播站录用为驻乡通讯员。轻松的写稿投稿工作,没有带给他快乐,他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他要追寻自己儿时的梦想。   在他经常下乡采稿件时,发现不少农民种地技术落后,粮棉产量很低,收入也不高,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自己无法帮助农民。于是他在1990年他向乡领导申请换岗,要求做农业技术员,乡领导看到他对农业这样执着,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他重新学习农业技术,经常是白天在田间和农民交流,晚上在灯下看书,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推广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中,他仍感自己的技术掌握的不够。不能满足农民需要,1998年,时已35岁的蔡学举还想深造成,他毅然的辞了工作,考入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当时,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为了学好专业知识,他总是班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学生。那时候没有工资收入,为了减轻妻子负担,能省些钱买农技书刋,他总是拣食堂里最便宜的菜买。2000年,蔡学举终于完成学业,被分配到灌云县杨集农技站工作,勇敢担当起那份令他魂牵梦萦的责任。   2003年,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深感肩负的担子更重了。在为农民兄弟服务的过程中,他觉得知识不足。2011年,他又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农业推广专业本科学习。勤奋好学得到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给他插上了放飞梦想的翅膀。   他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5年来,他根据农业实践,白天工作,晚上在灯光下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总结,经常熬到深夜。2005年的夏天,他为了推广蚂蜂防治棉花3、4代棉铃虫生物技术,观察蚂蜂与棉蛉虫活动规律,他连续几个晚上到棉花田里蹲守,风餐露宿,常常因过度疲劳坐在棉田里睡着,蚊叮虫咬奇痒难当时,两臂的皮肤被自已抓破感染,并引起发烧。妻子给他服药时心痛的说“哪有你这样做技术员的呀?连命都不要了!”他微笑着对妻子说:“我不是干这行的吗?对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还不能给群众造成损失,怕苦就做不好我们技术员这份工作。”他就这样,以顽强拼搏精神,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撰写了数十篇学术理论和科普文章,先后发表在《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科技通讯》等涉农刋物上,每一篇科普文章都凝聚他火热的情怀和辛勤的汗水,为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出聪明才智。   多年来,他独立完成、主持或主要参加了单位多项农业高产创建工作,不仅为全镇农民兄弟增产增收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他个人也先后被市县授予“农村实用人才”、“农村拔尖人才”和评为“先进创业者”。2008年他推广的水稻无土育秧技术,被省农委评为丰收奖二等奖。2011年他推广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又被省农委评为丰收奖二等奖。 眷梦爱农:出院第二天即奔赴田头查看水稻病虫害   2009年春节后,蔡学举发现颈淋巴肿大,偶有发烧,他不当回事,总是吃点药片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