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复习纲要
第一编复习纲要
总绪论
简答
一、了解自觉的中国文学史主要著作
1、初创期:20世纪初
①林传甲,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史》为滥觞之作。1904讲义,1910武林谋新室出版。
②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1918、12,上海中华书局;
③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1928、6,上海新月书店;
④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12,北平朴社。
①王国维的 《宋元戏曲史》
②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中最早、最有影响。
2、成熟期:解放后
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941——1949,中华书局。
②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1963,人民文学出版社。
3、创新期:20世纪末
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1996复旦大学出版社
袁行霈,1999、8,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预衡,2000首都师大出版社五卷本
二、如何理解文学的文学本位与文化学视角的关系
1、研究对象:文学史是文学的历 史,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价值始终是文学研究的核心。文学是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以唤起接受者的美感的。绝不能用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等代替文学。如红学,曹学,探轶学……
2、?3、?“史”的脉络,清晰地描述而不是一味评价出承传流变的过程。 2、文化学视角:借鉴相关学科的成果,但不是代替。如文物。3、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文学史的追求和目的,但是很难,因为主观性无处不在:资料的记载,编者的思想,难逃主观色彩。所有的文学史但是当代史。4、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可以参考,不可以生搬硬套,贴标签。5、借鉴文学史料学:是基础,都不是本身。
三、如何把握文学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是文学史的追求和目的,但是很难,因为主观性无处不在:资料的记载,编者的思想,难逃主观色彩。所有的文学史但是当代史。
四、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划分结果
上古、中古、近古,先秦、秦汉、魏晋到唐中叶、安史之乱到南宋、元到明代中叶、嘉靖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五、如何理解文学史“三古”的基本特征
(一)上古:孕育期1、各种文体;2、哲学思想;3、文学观念;4、载体和创作主体
(二)中古:发展期:1、文学自觉;2、语言向俗;3、诗词曲鼎盛;4、小说戏剧成熟;5、传媒发达;6、创作主体扩张
(二)近古:转变期:1、文学走向市民化商品化;2、作家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解放意识逐渐强化;3、通俗文学成为文坛盟主
六、如何理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
①文体发展的不平衡:诗、文、词、小说、戏剧……
②朝代的不平衡:一代有一代的文学
③地域的不平衡:戏剧圈,山西作家……
?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表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神话产生的时代:原始社会,人类幼年;人类童年的故事,现代人不能创作神话。2、本质:原始先民眼中的自然和社会;3、不自觉的幻想;述说神话者对述说的内容信坚信不疑。4、故事性。5、传说不是神话。
2、仙话:仙话讲述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而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
简答:
一、神话的功能
(一)解释功能:神话可以艺术地解释自然现象,解释人和自然的起源,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这种解释隐藏着远古时期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也可以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消除人们的畏惧心理。
(二)教化功能:崇拜产生向往,从而规范一个人的行为,神话就成为联系个人与集体的强力的精神纽带。在原始社会里,人和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神话包含着氏族的礼仪和价值规范,形成仪式操作, 这是一种不可挑战的约束力量,维护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保持有序的生活。
(三)向心功能:神话可以增强团体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人的信仰,可以指导一个人,一群人的信仰,可以凝聚一个团体。陈寅恪曾说,想要征服一个民族,必先毁灭他的历史。要想征服一个民族,必先毁灭他的神话。焚书坑儒不能让人民愚忠,收天下之兵不能让天下太平,屠城不能让一个民族屈服,但是神话的毁灭,就让一个民族丢掉了精神家园。
二、中国神话的类型及其代表作。
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
2、始祖神话:女娲造人;商契卵生;姜嫄生后稷。
3、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黄帝战蚩尤。
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钻燧生火;炎帝尝百草。
三、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首先,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恶劣的地理环境,逼迫先民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
其次,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