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被动式的发展
汉语语法史 第八讲 被动式的发展 被动式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被动式 第二节 中古被动式的发展 第三节 近代被动式的新发展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被动式 关于被动句产生的年代,目前还有争议。王力先生认为,被动式和被动句不完全一样,上古汉语有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如: 谏行言听。《孟子·离娄》 鲁酒薄而邯郸围。《庄子·胠箧》 王力先生认为,这种被动句还不是被动式,因为它没有形式上的标志,只是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义。上古时期,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式是不常见的,汉代以后被动式多起来,唐宋以后,被动式有所发展。“五四”以后,被动式又有新发展。 上古汉语的被动式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被动式产生的时代大大提前了。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引用了杨五铭的一篇《西周金文被动式简论》,认为西周金文中有两种被动句式:“于”字式和“见……于”式。杨文没有发表(硕士学位论文),但结论可信,这样,汉语被动式的起源时限,应该认为是西周初期。 “于”字式产生于西周初期,还有文献证明: 困于酒食。《易·困》 忧心忡忡,愠于群小。《诗经·邶风·柏舟》 上古汉语的被动式 上古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于”字式,“他动词+于”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转·成王二年》 (2)“为”字式,“为+他动词”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3)“见”字式,“见+他动词”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 盆成括见杀。《孟子·尽心下》 上古汉语的被动式 (4)“见……于”式: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这种句式沿用至后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蔺列传》 到了汉代以后,被动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为……所”式和“被”字式: (5)“为……所”式: 汉军却,为楚军所挤。《史记·项羽列传》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上古汉语的被动式 (6)“被”字式:“被”字式大约萌芽于战国末期: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到了汉代,“被”字句使用普遍,最初时“被”字句无施事者: 或以忠而被害,或以孝而见残。崔骃《大理箴》 第二节 中古被动式的发展 中古时期被动式的发展,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1)大约在汉末以后,“被”字句中有了施事者出现,和“见”字式不同,“被”字式的施事者放在被字和动词的中间,这样就在口语中逐渐代替了“为……所”式: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 (庾)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2)“被……所”式产生:这是“为……所”式的类化,口语和文言的杂糅: 元帅所夺州府县镇,皆被张飞所收。《三国志平话·卷下》 鲍信杀入重地,被贼所害。《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古被动式的发展 到了唐代,被动式又有了新的发展,“被”字的前面有主语,动词后面还有宾语,而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又是主语代表的人所领有的。这样,主语只是间接受事者: 常被老元偷格律。白居易《》诗 娘子被王郎道着貌丑。《丑女缘起变文》 中古被动式的发展 关于被动式的来源,王力先生认为,“被”的意义是名词,《说文》:“被,寝衣也。”“被”作为动词,义为“覆盖”,“被”作为动词,还有一义:“蒙受、遭受”,“被”字式的被作为介词,是由这一动词义发展而来。 第三节 近代被动式的新发展 这一部分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新的被动式的产生: 二、被动式的复杂化: 一、新的被动式的产生 唐宋以降,汉语被动式的明显变化是新的被动标记(即专门表示被动意义的词语)的产生,出现了“吃(喫、乞)”字式、“蒙”字式、“教(交、叫)”字式、“著(着)”字式、“使”字式、“让”字式、“与”字式、“给”字式、“乞”字式。 一、新的被动式的产生 这些被动式分属三种不同的类型: “被”、“吃”、“蒙”属于第一类,被动标记是由“遭受”、“蒙受”义动词演变而来; “教(交、叫)”、“著”、“使”、“让”属于第二类,被动标记是由役使义动词演变而来; “与”、“给”、“乞” 属于第三类,被动标记是由给与义动词演变而来。 这些被动标记产生的年代、机制各有不同 “吃”字式: 关于“吃”字式的来源,江蓝生(1989)进行了探讨(《被动关系词“吃”的来源初探》《中国语文》1989年第5期) “吃”是“喫”的俗写,唐宋语料中做“喫”,元明语料中做“吃”、“乞”。“吃”本义为“食”,最初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越王志穷,近乎喫山草。(贾谊《新书·耳痺》) “吃”字式: 唐五代时期,“吃”可以带表示不可食之物的名词宾语,“吃”的词义就发生了变化,引申出了“挨”、“遭受”、“蒙受”等意义,例如: 解事速说情由,不说眼看喫杖。(庐山远公话) “急承白司马,不然喫孟青。”洛阳北有坂名白司马,将军有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篇 2025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 VIP
- 船舶驾驶员实用英语口语.doc
- 公路桥梁小修保养工程常用表格式样.doc
- 南京邮电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线性代数》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docx
- 泌尿科内镜随访制度.docx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高级)(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江苏海洋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B卷)附参考答案.pdf
-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doc VIP
-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课程考试题库文学类专业(2023年)完整版.doc VIP
- 2023年新版征信报告详细版征信报告模板-Word-可编辑-有水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