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煮酒论改革,只讲新鲜的给你听.doc
煮酒论改革,只讲新鲜的给你听
虽然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成功,但每远离一种失败的可能,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知古鉴今,本书就是去打捞那些更有价值的“沉没的改革”。在娓娓道来的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改革故事中,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那么巧合,它们提供了惊人的切实的经验和教训,给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我们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改革的教训》
李仕权著
中信出版社
2015-07
“多
年以后,道光皇帝批准《南京条约》这个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时,准会想起祖父乾隆皇帝带他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一颇具“百年孤独范儿”的开头,让《改革的教训》这本书从映入眼帘的第一刻,就透露出一股与一般社科书籍不同的味儿。
这股味儿伴我一周,当读完此书,合上的那一刻,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改革故事,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还留有余味,还能够回味。
有余味,因为故事很新鲜;能回味,缘于故事有深意。作者煮酒论改革,只讲新鲜的给你听,故事、立意、见解都颇值得一读。
身处改革年代,当你谈论改革时谈些什么?
如果你张嘴是管仲、商鞅、汉武帝、唐太宗等,闭口是王安石、张居正、雍正等,那可要当心了――你正在暴露历史知识的陈旧,夸夸其谈却陈词滥调。
上述改革家,实在太多人耳熟能详了,他们的改革故事,也已经被大书特书了。如果你不喜欢别人老生常谈,那你也应该意识到“别人也不喜欢你老生常谈”。
谈论改革时,如何与众不同地摆脱老生常谈?《改革的教训》一书,打捞了九个99%的人都不知道的改革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通常我们都认为,商鞅变法是秦国转弱为强的起点,而实际上,在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前,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就已经推行了系统改革。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加强军事和城防,在河西地区设立改革特区搞土地改革、建立户籍制、创设连坐法、推广县制、奖励军功、打破贵族的垄断、培育中央集权,让秦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后来的商鞅变法,是秦献公改革的升级版。其实,司马迁在《六国年表》里就写道:“(秦国)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可惜后世解读出了偏差,机械地拘泥于字眼,认为既然是说“献公之后”,那就不包括秦献公本人了,而实际上是应该包括秦献公在内的。
以外,《改革的教训》一书还讲述了周厉王改革、汉宣帝改革、王莽改革、汉明帝改革、隋炀帝改革、唐武宗改革、明孝宗改革等改革故事,都是人们不知道的,是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改革。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以史为鉴、知古鉴今,那些历史上耳熟能详的改革虽然值得借鉴,但本书所讲的“沉没的改革”更值得去打捞。
坦率说,看到书名后的第一反应是愣了一下――为什么叫“改革的教训”,而不是“改革的经验”?
于是赶紧看扉页的内容介绍,看完会心一笑。作者是这么解释的――经验就像太阳,但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教训好比风雨,可昨天的风雨仍能泥泞今天的道路。
你是否也会心一笑?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后来又郑重思考了一番,觉得《改革的教训》跟那些大谈“改革的经验”的书相比,算得上是别出心裁。
其一,谈中国历代改革的书有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供后来者参考借鉴。这样的写作导向,导致对中国历代改革的经验总结得多,教训吸取得少。“短板效应”警示我们,最该做的功课,是补齐对改革教训的汲取不够的“短板”。
其二,对改革经验的总结,侧重点在顶层设计,对措施的落实重视不够;而对改革教训的反思,恰恰较为重视举措的贯彻落实。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大多数的落实情况是如此糟糕,以致根本就轮不到拼顶层设计。这更凸显了“改革的教训”价值。
其三,世易时移,彼时得出的经验,此时不一定管用。就好比今天在这棵树下逮到一只兔子,明天还在这棵树下就不一定能逮到,换一颗树也未必逮得到。
但教训就不一样了,不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配合,随时都能再给你一个“下马威”。
真就像作者说的,“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昨天的风雨却能泥泞今天的道路”。虽然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成功,但每远离一种失败的可能,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中央催促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成为“改革懈怠派”:――或者遇见问题绕着走,或者碰到矛盾躲着走,或者看见困难低头走。
为何会这样?作者有新鲜见解:“损失厌恶效应”、“分散集聚效应”、“加法效应”、“乘数效应”4大效应,销蚀着普通民众对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让一些民众装睡,成为“改革懈怠派”。
“4大效应”,听起来很学术,不会很晦涩吧?确实很学术,但不用担心,因为作者有新鲜的表达――4个故事让4大效应通俗易懂。下面以“加法效应”为例:
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