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桶盖引发的营销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马桶盖引发的营销思考.doc

由马桶盖引发的营销思考   专家视点   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大部分原产地在中国,并以此嘲笑愚蠢的中国游客。中国人到外国抢购“中国制造”,这是谁的悲哀?真正可笑的是中国游客,还是中国企业?   在2015年这个郁闷的春节里,唯一引起我兴趣的是中国游客让日本的马桶盖脱销这则铺天盖地的新闻。   本来,首尔是叫汉城的。因为担心会引起汉化,韩国把汉城改为首尔。本来,日本人也是过春节的,那时他们叫“旧正月”,因为同样的原因,他们在不久的过去改过元旦了。   本来,日本人不知道什么是春运。因为春节前后中国游客猛增且大量采购使得很多航班延误而变相体会到什么叫春运。我甚至担心,国际旅游界因为中国游客的猛增,未来也会有春运。   中国人到国外,本来是买“高大上”产品的。因为目前中国企业几乎什么都可以生产了,什么都买得到了,所以突然转而在中国市场上有买不到的产品了,这十分稀奇。那么,什么产品在家门口买不到呢?是那些高品质、高性能的普通产品。   中国市场缺什么产品   马桶盖在2015年中国春节期间意外地上了头条,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我希望这能引起那些因为产品销售不佳过年成为过关的企业认真反思。   熟悉我与刘春雄老师观点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们始终是鲜明的“产品主义者”。这种观点的本质就是,消费者喜欢和钟爱的始终是产品。而品牌的意义是建立在产品基础上的:一是减少了产品选择的范围,只在认同的品牌里选择产品;二是愿意为此付出高价。而没有品牌的好产品,即所谓的“无印良品”,一是因为需要花费时间去淘,这也是淘宝的由来;二是物美价廉,生产者叫不出价来。   一方面是中国内需不振,一方面却是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厨具。其原因无非是中国市场虽然产品琳琅满目,却鲜有令人一看就尖叫,一用就忘不掉的产品。小米脱销、mate7脱销,虽然不典型,但也说明一些问题。   吴晓波先生是这么概括日本产品何以吸引中国游客的:   很多人买了吹风机,据说采用了纳米水离子技术,有女生当场做吹头发试验,“吹过的半边头发果然蓬松顺滑,与往常不一样”;   很多人买了陶瓷菜刀,据说耐磨是普通钢的60倍,“切肉切菜那叫一个爽,用不到以前一半的力气,轻松就可以把东西切得整整齐齐了”;   很多人买了保温杯,不锈钢真空双层保温,杯胆超镜面电解加工,不容易附着污垢,杯盖有LOCK安全锁扣,使密封效果更佳,这家企业做保温杯快有100年的历史了;   很多人买了电动牙刷,最新的一款采用了LED超声波技术,重量比德国的布朗轻一半,刷毛更柔软,适合亚洲人口腔使用……   很多人买回了马桶盖。   这款马桶盖一点也不便宜。之所以爱欢迎是因为它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的痛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   这样说来,制造业也没有什么神秘的、高深的东西,无非是:   做电饭煲的,你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粘锅;   做吹风机的,你能不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   做菜刀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   做保温杯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做马桶盖的,你能不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中国制造业能够迅猛发展30多年,究其原因,无非是“市场换技术”的结果。简单说,就是把市场放开,让比我们强的企业进来。我们的企业呢,就拿着别人的产品研究、学习、模仿。先比葫芦画瓢,然后,“走人家的路让人家无路可走”。   现在有那么一些人危言耸听地渲染外资出走。其实,你认真看看,走掉的有多少是先进的产品?之所以走,是干不过同类的中国企业。它们到印度,到东南亚,到南非、南美,无非是因为品牌比中国企业有国际影响力,赶紧去换个地方发财,这里已经无财可发了。   “老师”走了,剩下可怜的中国企业,抱着先前学到的那点东西,产品上无力创新,品质上无力提升,成本上再无空间,靠促销,靠所谓的电商,断尾求生或食尾求生。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我真的感到困惑,为什么日德那些生产日常百货的企业不进入中国市场?想来想去,大概有下列可能:   1.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没有能力进行国际投资。   2.人家活得足够滋润,没有那个雄心也没有那个必要把企业做大。   3.人家知道一旦进入中国可能会马上无路可走。也许刚进来能够发一阵子财,而一旦技术上被不讲究的中国企业破功,马上得卷铺盖,否则,就会陷入价格战泥潭。   我接触过一些先进的中国企业,问他们为什么不重金进行技术研发。他们说,费很大力气搞创新,可能很快被模仿,别说赚钱,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不主动创新,兴许还能活得更长些、更好些。你说可怕不可怕?   想想也是,跨国公司还抗不住中国企业的模仿,何况砸锅卖铁搞研发的中国公司?这就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