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中+术后放疗 术中和术后放疗结合主要用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手术无法完全清除者。其中术中照射剂量在2000cGy以下相对安全[33,34]。Glehen[35]对36例胃癌采用术中放疗(平均1500cGy)+术后放疗(4600cGy/23次),同时对14例切缘有残留和/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者配合化疗各1疗程,方案为5-FU(500-1000mg/m2,d1-4)+顺铂(75-100mg/ m2,d1)。总体10年生存率为44.8%,5年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8%及47.5%,与Martinez[36]的结果相似:术中+术后放疗对于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 放疗并发症 胃癌放射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大多由胃邻近脏器损伤引起,如小肠、肝、肾、脊髓和心脏。但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这些损伤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另一个常见并发症为血象减低,多与合并的化疗有关。 放射治疗是胃癌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多用于配合手术治疗。 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放疗,三者有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放化疗同步可一定程度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 但是目前放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仍显不足,大样本资料相对较少,对照研究也不充分,需要更大更深入的数据。 胃癌放疗的前景及展望 浅谈胃癌放疗的有关问题 陈玲玲 目 录 胃癌临床特征概述 胃癌最新分期特点 胃癌放疗的指征及意义 胃癌放疗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胃癌放疗的前景及展望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934 000 例,死亡患者约7 000 例,其中我国与日本约占5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危害性极大。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胃癌临床特征概述 胃癌分期以UICC分期为主(最新UICC 第7版分期常用,日本以日本胃癌协会( JGCA)分期为主)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 病人诊断时多已处晚期,进展期胃癌超过90%,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为30%~50%,复发和转移是预后不良的首因。 进展期胃癌目前主张以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2009 UICC第7版胃癌TNM分期 T1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 T1a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 T1b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及浆膜下层(原为T2b) T4 T4a 肿瘤侵透浆膜(原为T3); T4b 肿瘤侵及邻近器官 N1 1~2个淋巴结转移 N2 3~6个淋巴结转移(原为N1) N3 N3a 7~15个淋巴结转移(原为N2) N3b ≥16个淋巴结转移(原为N3) 淋巴结清扫范围 D1切除是指将受累的近端胃、远端胃或全胃切除,包括大、小网膜淋巴结。D2切除还要求切除网膜囊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同时要彻底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对于近端胃癌,D2切除要求行脾门10组清扫,尽量避免脾切除。 在西方国家,D2切除仅作为推荐而并非治疗规范。但经过亚洲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证实,D2切除是改善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我国,D2仍作为标准术式推荐,同时推荐在大型癌症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 两组生存率比较 胃癌辅助放化疗(INT0116/SWOG9008 ) Background:Korean Study Kim S et Al – IJROBP - 2005 Background:Korean Study – 5 Years OS RFS Kim S et Al – IJROBP - 2005 1.0 .9 .8 .7 .6 .5 .4 .3 .2 .1 0.0 1.0 .9 .8 .7 .6 .5 .4 .3 .2 .1 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OS RFS Time (mon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