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民间共推《中华大辞典》.doc
两岸民间共推《中华大辞典》
“要是有本蛮不错的两岸通用的常用辞典,你就知道‘网路’是什么意思了。”
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台湾女生Sophia在深受大学生喜欢的青檬网络电台担任DJ,她惯用的“网路”一词其实就是大陆“网络”一词的台湾表述。
在两岸民间,与Sophia有类似想法的不乏人在。而近期,民间合作编撰中华语文辞书成为两岸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6月23日提出“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构想,希望整合两岸分隔60年在文字、语汇等各方面所形成的分歧,并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早在两年前,马英九曾提出一份文化政策白皮书,其中就有“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构想。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很快回应,大陆方面赞成两岸学者通过民间的方式,合作编纂《中华大辞典》。9月初,据大陆媒体中新社报道,拥有全世界发行量最大辞书《新华字典》的商务印书馆对此表示,两岸合作,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条件成熟时可以水到渠成。 2007年5月25日,海峡两岸《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在《康熙字典》编纂组织者、清朝康熙皇帝老师陈廷敬的故居――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开幕。
历史版本
两岸同根同源,出于文化交流以及经贸往来的需要,多年来,两岸也曾出版过一些繁简对照的辞典。
1995年12月,台湾“旺文社出版公司”自行编辑、出版了一本《新编汉字字典》。其采用“简体、繁体字对照,国语注音、中文拼音并列”的编排方式,达到了马英九所说的“繁简字并列”的效果,比较好地解决了台湾读者认、写简体字的问题。
而在大陆方面也有先例。1996年6月,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以民间身份共同编写《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在北京和台北设立编辑部,由大陆出版简体字本,台湾出版繁体字本。据担任这本词典简体字版本主编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资深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施光亨介绍,这本词典的简体字本于2000年6月12日完成了编纂工作,2003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中,大陆、台湾特有的词汇分别以不同的符号标出,无标记的则为两岸通用。比如,在【春运/春?\】一词前标有“★”,表示该条目“仅为大陆所通用”。【空中大学/空中大?W】前则标有“▲”,表示“仅为台湾通用”。此外,每一条目都以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符号两种方式注音。
2000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陆及港澳台常用词对比词典》也是大陆出版社针对两岸汉语词典编撰所作的最早尝试之~。据责任编辑张蝴介绍,词典的编撰源于~些较早从事台湾图书引进工作的编辑人员和语言文字研究专业人员对于港、澳、台语词差异的长期关注,工作需求和研究兴趣催生了词典的产生。
今年7月,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宣布了“客观认识汉字在两岸使用的历史和现状,求同存异,逐步缩小差异,达成更多共识,使两岸民众在学习和使用方面更为便利。鼓励两岸民间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除此,还表示支持两岸学者就术语和专有名词规范化、辞典编纂进行合作,推动异读词审音、电脑字库和词库、地名审音定字及繁、简字体转换软件等方面的合作。
两岸共推《中华大辞典》正式进入两岸文化议程和实际操作阶段。
合编争议
针对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一事,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已有初步方案,相关部门正式宣布后,将进入操作阶段。至于编撰工作需时多久,两岸学者有不同估计,有的台湾学者比较乐观,认为3年内将有结果,有大陆学者恐工作遭台湾内部政治因素干扰,估计辞典要5年左右完成。
但是,对于两岸以民间合作的方式编撰《中华大辞典》一说,具体的操作方法、两岸合作形式、编撰内容取舍的标准等,人们仍有存疑,争论不休。
BBC台湾撰稿员吴燕玲提出疑问,“当马英九说,想编这本两岸通用的《中华大辞典》时,许多经常往来于两岸的人,都觉得有其必要,只不过,这本辞典该用什么方法编纂,倒是一个难题”,“因为台湾孩子学中文时,是先学ㄅㄆㄇㄈ的注音符号,所以查字典是用注音符号或文字的部首来查,但大陆人则看不懂ㄅ女几ㄈ的符号,因为大陆人是用汉语拼音开始学中文的”。
除此,众所周知的问题还有大陆与台湾的词条用语差异。
大陆与台湾近些年在用语上有了很多的差异,需要正视的是在辞典编撰中的具体编撰体例及方法。如“窝心”一词,在大陆指“窝火”,而台湾指“贴心”;大陆的“熊猫”在台湾叫做“猫熊”;台湾的“机车”既是大陆的“摩托车”,也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反应很慢”或“八卦、无聊的”。又如有的词,台湾有,但大陆普通话没有对应词汇。如:“吐槽”――语言攻击,爆料等意思;“奥客”――指态度恶劣的客人。而大陆有的语词,是台湾没有对应词的。如:“立马”,大陆的语义是“立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