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布里昂:以“魅惑者”之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多布里昂:以“魅惑者”之名.doc

夏多布里昂:以“魅惑者”之名 在波尔多拥吻的一对城市恋人 夏多布里昂(1768~1848) 《墓中回忆录》   我们来谈谈驻罗马大使馆,谈谈这个意大利,我一生的梦想。在继续我的叙述之前,我应该谈谈一个女人,一直到这部《回忆录》的结尾,人们总能看到她。她和我之间开始了从罗马到巴黎的通信:应该知道我给谁写信,我是在什么时候如何认识雷卡米夫人的。   她认识一些登上世界舞台的不同社会地位、多少有些名气的人物;他们都崇拜她。她的美把她的理想生活融进我们历史的物质事实之中:一束平静的光照亮了一幅风云激荡的画。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逝去的岁月;让我们凭借我落日的余晖试着在天上画一幅肖像,这个天空,我那临近的夜就要布上阴影了。   1800年我回到法国之后,《水星报》上发表的一封信使斯达尔夫人震惊。我的名字还未从流亡者名单上划掉;《阿达拉》使我不再默默无闻。……我记不起是克里斯蒂安?德?拉莫瓦尼翁还是《科丽娜》的作者把我介绍给了她的朋友雷卡米夫人。当时雷卡米夫人住在她那位于勃朗峰街的家里。我刚从森林里走出来,刚刚有了点名声,还完全是个野人;我几乎不敢抬眼望望一位被崇拜者包围着的女人。   大约一个月以后,一天早晨我去斯达尔夫人家里;她一边梳妆一边接待我;她让奥利佛小姐给她穿衣,一边说着话,手指间绕着一小段绿树枝。突然间雷卡米夫人进来了,穿一件白色的袍子;她在一张蓝丝绒的沙发中间坐下。斯达尔夫人一直站着,继续侃侃而谈,词锋甚健;我不大应声,两眼只望着雷卡米夫人。我从未想象过会有那样的人,我也从未如此灰心丧气:我的赞叹顿时变成了对我自己的怨恨。雷卡米夫人出去了,我再次见到她已是12年之后了。   12年!什么样的敌对力量这般切断和浪费了我们的光阴,将其挥霍于被称作眷恋的冷漠,以及美其名曰幸福的苦难!让人哭笑不得。然后,还有更可笑的,当它败坏和耗费其最珍贵的部分之后,它又将您带回到您奔走的起点上去。它是如何将您带回去的?执著于一些奇特的念头,一些纠缠不已的幽灵,一些对一个不曾给您留下丝毫幸福的世界虚假或不完整的感觉。这些念头、幽灵、感觉横亘在您和您还有可能品尝的幸福之间。您回来了,内心受着悔恨的折磨,对年轻时的错误感到遗憾,在知道羞耻的时候回忆起这些错误是多么地让人不堪啊。我就是这样回来的,在到过罗马、叙利亚之后,在见过帝国消失之后,在变成一个风云人物之后,在不做沉默的人之后。雷卡米夫人她做了些什么?她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   蒙田说,人目瞪口呆地走向未来的事情。我另有一癖,对过去的事情目瞪口呆。一切都是愉悦,尤其是掉转眼睛看看亲爱的人的早年,一个被爱着的生命于是延长;他把感觉到的温情扩展至他一无所知却又重新唤起的岁月;他用现在美化了过去;他重构了青春。   [节选自《墓中回忆录》,(法)夏多布里昂著,郭宏安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浪漫主义的“酋长”   “我觉得爱情是别的东西:我已多年不见勒内,然而我不知道他是否在他的寻欢作乐中找过他的厌倦的秘密。”   1833年9月,在威尼斯穆拉诺岛上,夏多布里昂漫步街巷,为他希冀传世的《墓中回忆录》写下又一个章节。   “勒内”是他的名字,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Francois Rene de Chadeaubriand)。每当怀念起多年以前住在布列塔尼的孤独古堡里的年轻人,他就是这样怜惜地称呼自己。当然,在他曾大受欢迎的小说《勒内》中,主人公也用到这个名字。所以我们也可想象为,他或许是在小岛上想起了那个带给他法兰西文学光荣的“勒内”。   勒内和“勒内”,现实和想象,两个不同文本里的主人公共同结构了夏多布里昂的完整世界。本性、理智和道义,既主宰着他兼而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极其复杂的人生,也主宰了他一生的激情。   《勒内》明显带有自传色彩,夏多布里昂让主人公“勒内”讲述了他和姐姐艾美莉一起度过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荒原古堡里,欲望混淆于亲情给他们以可怕诱惑。为了摆脱禁忌之爱,艾美莉避居到了修道院中,勒内航海到美洲大陆去抚慰年轻的绝望和失败感。在密西西比河上,“勒内”获知了姐姐的死讯,最终在一个基督教士的引导下,他重新面对敌对而真实的世界。他描绘忧郁,也创造了忧郁,整篇文字“像是从伤口中喷出来”。读者在一个灾难的年代中看到一个心碎的年轻人,如何在心灵和感情的极度慌乱中去往他者之地寻求救赎。   《勒内》写于1802年,法国大革命的狂飙之末。早一年发表的还有他另一本爱情小说:《阿达拉》,讲述“两个野蛮人在荒漠中的爱情”。《阿达拉》里面仍然有“勒内”,不过这次他不再是讲述者而是一个故事倾听者。年轻的法国人“勒内”流落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在那里遇到一个印第安老人沙克塔斯,听他讲了一段因为宗教而分离,最终通过死亡才得到实现的爱情故事: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