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腿村医的梦想长征.doc
无腿村医的梦想长征
37岁的李菊洪,早忘了用双腿行走的感觉。
因为4岁时的那场车祸,让她失去了双腿。
在命运的重击下,李菊洪并没有倒下。
她还有梦。
7岁,她用手握着小板凳学走路;22岁,她毕业回到家乡合川市(现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成为村里唯一的医生。
“只有自己痛过,才懂得病人的痛。”15年来,她握紧小板凳完成了一场梦想“长征”,最终来到每一位需要就诊的病人旁。
村民说,李菊洪就是他们身边的“张海迪”。
残疾女孩之梦
李菊洪的母亲荣顺群,永远记得1983年那个春天的傍晚。
那时梨花正开,柳树抽枝发芽。
荣顺群正在地里干活。
“吱……吱……砰……”忽然,响起一阵货车的紧急刹车声。
她心里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好像是撞到人了!”
荣顺群丢下农具,赶紧往山下飞奔。
到出事地点一看,她4岁的女儿李菊洪正躺在血泊中。
荣顺群呆立原地。
由于伤势太重,李菊洪不得不截肢,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
从那年春天到夏天,荣顺群一直守在医院,她看着病床上“短短”的女儿,忧心忡忡。
“你知道张海迪吗?她的残疾比你女儿还严重,却比我们很多正常人还优秀,不要让你女儿放弃过正常的人生。”医生安慰荣顺群。
荣顺群默默记下了医生的话。
出院后,李菊洪天天坐在小背篓里,身体不由己。
3年后,荣顺群给女儿订做了两只高约10厘米的小板凳,让她把手当腿,借助小板凳学习走路。
在屋外的坝子上,李菊洪双手握紧板凳,先踏出右手,接着是左手,身体一点点往前挪移。
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站”起来。
“你必须要学会走路,不能一辈子坐在地上!”荣顺群说。
日复一日,李菊洪终于能娴熟地“走路”了。
靠着小板凳,她一天不落地去学校上学,异常刻苦。
初中快毕业时,她告诉父母:“我要学医。”
当时没人想到,这个残疾女孩还能实现梦想。
2001年,李菊洪学成归来,在瓦店村办起了诊所,后来进入村卫生室。
当年这个让村民们摇头惋惜的小女孩,成了全村唯一的医生。
24只板凳
村卫生室的每一天,都是由板凳撞击地面的阵阵“咚咚”声开启。
李菊洪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两手握住板凳,“走”到卫生室门口,打开大门。
“菊洪,我腰痛了好久了,你帮我看看。”
“菊洪,我拉肚子,来拿点药。”
…………
不断有村民来到卫生室。
无论是抓药还是为病人检查身体,李菊洪都得先用右手握住板凳外侧,再用左手握住另一只,身体“跳”上去,然后快步“走”到病人身旁。
“就像人的腿一样,走得多了,意外也多,也会跌倒。”李菊洪说。
有一次,李菊洪到马鞍山给一位病人看病,她穿过便道,来到病人家门口,刚跨过门槛就摔倒在地。
“他家是土墙房,泥巴地,时间久了就坑坑洼洼的,再加上屋里光线暗,一不注意就摔倒了。”李菊洪立即捡起板凳,“站”起来,“走”到里屋为病人看病。
“小时候每次摔倒都哭,长大后摔倒就忍着。”李菊洪说。
李菊洪现在用的枣木板凳,每只重量接近3公斤,因为手掌长期摩擦,边缘的漆已脱落。
由于长期撑着小板凳走路,她的手臂很粗壮,手掌也长满了硬茧。
有时“走”的路多了,李菊洪也会全身酸痛,必须靠吃止痛药来缓解。
当医生15年,李菊洪“走”坏了24只板凳,“走”遍了附近的700多户人家。
那清脆的“咚咚”声,响遍山野。
丈夫的背
瓦店村的卫生室,每天24小时向村民开放。
“咚咚咚……”2008年腊月的一天,凌晨1点多,李菊洪家里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丈夫刘兴堰起床开门,看到敲门的是邻村的赵婆婆。
“李医生,你快去看看我孙子,他发烧,浑身烫得不行。”赵婆婆着急地说。
“快,马上背我过去。”李菊洪收拾好药箱,刘兴堰背起她便往赵婆婆家赶。
天色漆黑,刘兴堰走得很急,在山路上被野草绊倒,拿着手电筒的李菊洪从他背上滚了下来。
“我没事,走,赶紧!”李菊洪催促刘兴堰继续赶路。
对李菊洪来说,比板凳更重要的,是丈夫的背。
刘兴堰个头不高,很瘦,正是他并不宽厚的脊背,背着李菊洪出急诊,去道路不便的村民家随访。
夏天酷热,李菊洪总是在最热的午后出诊。
“农村农活多,只有中午村民才在家。”她说。
每次爬坡,走上五六十米,李菊洪就能听到丈夫粗粗的喘气声,环在丈夫胸前的双手,也渐渐感到他的心跳加快。
“我们找个树荫休息一下吧。”每次看到刘兴堰这么累,李菊洪都不忍心,“你看,我把你拖累了十几年”。
“这有什么,我还要这样背着你走一辈子。”说完,背已经微驼的刘兴堰,背起妻子继续赶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