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抗菌药物的心脏毒性分析.doc
浅议抗菌药物的心脏毒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40-01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也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其中心脏毒性倍受关注,虽然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抗菌药物的心脏毒性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心脏传导阻滞等。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在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脏毒性中亦比较多见。
1 可引起心脏毒性的抗菌药物种类
1.1 大环内酯类 1984年,McComb等首次报道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静脉滴注红霉素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继之发生TdP。此后,国外文献已连续报道类似ADR。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导致QT间期延长及TdP的能力最大。有报道的药物包括红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特立霉素等。Milberg等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致心律失常能力依次为: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1.2 氟喹诺酮类 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司帕沙星、格帕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其中格帕沙星因投放市场后不久即引致7例心脏相关性死亡,因而从市场中撤回。据美国FDA收到的个案报道,诱发TdP的氟喹诺酮类按发生率依次为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相对而言,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TdP发生率低,是心脏毒性较小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3 抗真菌类药物 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均可诱发QT间期延长及TdP。亦有报道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特比奈芬(terbinafine)引致QT间期延长及TdP。
1.4 克林霉素 Gabel报道1例女性患者口服克林霉素后QT间期延长,反复出现TdP及心室颤动。
1.5 其他抗菌药物 有报道1例高龄女性患者口服SMZ-TMP引起QT间期延长及TdP;甲硝唑诱发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也有报道。林可霉素快速静滴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头孢呋辛酯可致QT间期延长,但发生率极低(3例/千万张处方)。
2 抗菌药物诱发QT间期延长及TdP的机制
2.1 电生理机制
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分别调控内向及外向离子流,在心肌电活动及机械收缩中发挥重要作用。
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是心室肌动作电位3相中的重要外向电流,它的存在促使动作电位2相(平台相)结束,其通道蛋白质由人类第7对染色体7q35-36位点上的基因HERG表达及调控。某些抗菌药物具有阻滞心肌细胞膜上Ikr的电生理特性,使心肌复极明显延缓,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在此基础上导致QT间期延长,诱发早期后除极及其触发活动,导致TdP。由抗菌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及TdP绝大多数是这一机制。然而少数情况下如静脉用红霉素,口服左氧氟沙星时,诱发TdP之前,QT间期亦可正常,也不存在能引起TdP的其他原因,其机制未明。
2.2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易致TdP的药物合用,可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这些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IKr,合用后更易导致QT间期延长及TdP。这些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奎尼丁、伊布利特、丙吡胺)、酮内酯(泰利霉素)、大环内酯(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氟喹诺酮(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精神病药物(吩噻嗪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阿米替林、多拉司琼)等。
研究证明,红霉素、氟康唑和西沙必利同为CYP3A4YA药物代谢酶底物,红霉素、氟康唑可抑制CYP3A4活性而使西沙必利代谢消除减少,血浆浓度上升,引起TdP,严重时可致心源性猝死。单用克拉霉素仅延长QT间期6 ms,加用西沙必利后则延长25 ms。红霉素、克拉霉素与CYP3A4形成复合物作用最强,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最严重,罗红霉素和交沙霉素等次之,最弱者为阿奇霉素。
3 抗菌药物诱发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
抗菌药引起的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dp),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许多病例中,Tdp是自限性的,但有时会转变成室颤,甚至会引起心脏停搏。Tdp和QT间期延长的易患因素包括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窦性心动过缓、Ⅱ~Ⅲ级AV阻滞及同时使用P450酶抑制药。可引起Tdp和QT间期延长的抗菌药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氟喹诺酮等。
心电图QT间期延长及TdP是抗菌药物最重要的心脏毒性,其产生机制复杂,大多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以下因素与抗菌药物心脏毒性有关:
3.1 年龄 老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全套推荐.ppt VIP
- 05J927-1汽车库建筑构造图集.pdf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pptx VIP
- 2025年秋季开学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讲话:教育从来不靠一个人燃烧,而靠一群人沉下去!.docx
- 中小学校服验收记录单(参考模版).doc VIP
- DLT5418-2009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2 Integratedskills课件.pptx VIP
- 医院信息科笔试、面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0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 详解《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