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九章噬菌体与杂菌的污染与防治学案.pptVIP

13第九章噬菌体与杂菌的污染与防治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噬菌体与杂菌的防治 1.微生物发酵中噬菌体(phage)的污染与防治 2.微生物发酵中杂菌的污染与防治 1.Glu发酵中噬菌体的污染与防治 1.1 phage的危害 轻者,引起发酵延迟及L-Glu收率下降。 重者,溶菌,甚至倒罐,损失严重。 噬菌斑 少量烈性噬菌体与大量敏感细胞混合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一定温度下培养10-20h后,可见到嗜菌的透明小圆斑,为噬菌斑。 1.2 phage的一般特性 ①大小:nm级 ②形态:多为蝌蚪形,也有微球形,丝状。 ③核酸种类:DNA或RNA。 ④化学组成: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大分子生物,核酸占30%?50%。 ⑤增殖:在寄主的对数生长期。 ⑥专一性寄生。 ⑦稳定性:增殖适温25 ?35℃。80 ℃灭活,对酸碱不稳定。 ⑧ phage的分布与存在:耐干燥,随空气传播。 ⑨影响phage吸附的因子:Ca2+、Mg2+。 ⑩对氧化物敏感: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等。 名词术语: 潜伏期 噬菌斑 裂解量 感染复数 自外溶菌 Phage效价 1.3 phage的传播途径 ①菌本身携带phage。 ②工厂环境中phage污染(逃液;取样液;排气;废弃液排放;洗罐废水)→活菌体→ phage增殖,在空气中传播。 ③设备有死角、渗漏现象。 ④其它phage变异为寄主的phage。 例如:汉阳味精厂新旧设备污染phage的比较 上海天厨味精厂林志龙对phage污染 因素分析 1.4 phage污染后的异常现象 发酵前期0?12 h,两高三低现象。 ①pH高达8.0以上,不回降。 ②残糖高,耗糖停止。 ③OD值开始升高后下降或不变。 ④Glu产酸缓慢或不产Glu。 ⑤发酵温度低。 1.5 phage污染的防治 1.5.1加强环境卫生。 ①地面、墙壁光滑。 ②经常用5%漂白粉等喷洒地面。 ③严格活菌体的排放。 ④加强环境中phage的监测。 ⑤车间布局要合理。 ⑥改革空气系统,总过滤器、分过滤器定期灭菌。 ⑦加强种子管理,确认无误后接种。 1.5.2 轮换使用菌种。 1.5.3 药物防治。 1.6 Glu发酵污染phage后的挽救。 罐内灭phage(升温至70-80℃)。 1.7 phage的检查和保藏方法。 单层琼脂平板 双层琼脂平板 1.8 phage的保存 ① phage 悬浮液。 ②冷冻干燥。 ③滤纸法。 2. 发酵中杂菌的污染与防治 2.1杂菌污染的危害 轻:影响产量和质量。 重:倒罐。 2.2 杂菌污染的判断 ①镜检 ②划线 ③肉汤培养。 2.3 杂菌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1.以污染现象分析染菌的原因 时间 污染杂菌类型 污染范围 2.防治 * * T4噬菌体 8.21 9.30 5.24 4.54 20T 3.05 3.63 7.71 2.33 75 T 重消率(%) 1987 1986 1985 1984 年 罐 项目 1.63 4.07 10.73 14.63 33.25 30.33 致命度(%) 二级 种子 油管路 消毒操作不当 设备 环境 污染 空气 系统 失效 事件 *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