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十一”网购悠着点网购狂欢几多愁.doc
“双十一”网购悠着点网购狂欢几多愁
每年“双十一”,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商巨头都通过造势赚得满盆金,消费者也乐得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血拼”。
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很多消费者也遭遇了不少困扰,“血拼”之后抱怨连连……
特邀专家 焦景收
北京铭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民商事法律风险防控专家
价格游戏
诱人价格 只是商家的数字游戏
去年“双十一”的狂热劲儿刚过,各种投诉和吐槽就开始爆棚。尤其让许多网友难以接受的是,本来是想买便宜货,结果却买到了比平时更贵的东西,陈小姐就是其中一个。
“没想到,这是个坑。”陈小姐说,她买的一副泳镜,宣传是打对折,原价239元,她下单时119.5元,但几天后再看,价格是150.5元,只便宜了30元;还有一个焖烧锅,原价970元,下单的时候是388元,几天后还是388元,根本没有优惠。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商品的价格甚至比‘双十一’更为便宜。陈小姐的朋友就经历了同样的遭遇。“她买了一个密封罐,‘双十一’折后价30元,但是平时的价格只要29.40元,居然还买贵了。”
“被坑”之后的陈小姐不禁感慨:“现今社会,真没那么多天上掉馅饼儿的事儿!所谓的优惠价格看似诱人,然而在这背后暗藏着不少玄机和猫腻,咱消费者还是不要盲目跟风!”
专家提示:
其实,在消费者惊呼上当的同时,电商才是最大赢家。很多有消费者发现自己疯狂抢购的商品,实际并不便宜、甚至有更贵的时候。
商家明知商品的价格并一直按此价格销售,但在优惠活动中告知一个不真实的高价,并谎称以降价方式销售,消费者在此情况下受到误导,认为存在优惠并购买,属于典型的受到欺诈签订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买家可以在知道受欺骗时起一年内诉讼请求撤销合同、退还已付款,如果卖家属于经营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消费者还可以再要求一倍价款。
延迟配送
商品姗姗来迟 “配送无休”是大忽悠
“节日购物,快递慢也就罢了,消费淡季时,快递仍然经常延误。不知是网购业务的发展让快递业成了‘甲方’,还是根本没有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心上。”丁先生多次经历过快递延误。
丁先生平时工作忙,一般都是在网上购物。有一次,在浏览各大购物网站时,某网站的一句话让丁先生十分欣喜――“货品放心购,节假日配送无休。”于是,丁先生毫不犹豫地选购了商品。很快,丁先生收到了网站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订购的尾号为2110的包裹已从库房发货,预计送达日期为2月12日。”丁先生下订单的时间是2月9日,然而直至15日,也没有配送员上门。丁先生纳闷了,网站声称的“配送无休”难道是忽悠人?一直到2月17日,配送员才姗姗来迟。
丁先生认为,货物未按时送达,应该向消费者说明情况并致歉。谁知配送员非但没有任何解释,还声称不要货可以直接退货,争辩中,丁先生和配送员发生了肢体冲突……
专家提示:
巨大的网络成交量,让快递业务激增。而在众多网购纠纷中,“货到迟缓”占用户投诉的首位。部分网络商家表示,正是快递公司在物流上的不尽职,导致客户有差评、取消订单、投诉等行为。
而更严重的是,如果出现货物丢失时,有些快递公司也会进行推脱,时间拖久了,客户一般也没办法,最后就照标准进行赔偿了,然而快递口中所说的赔偿标准,却并非物品损毁照价赔偿,而是快递业自行制定的赔付标准。所以,如果不加以规范,提高赔付标准,可能让快递业推脱责任的现象更为普遍,丢货、损货、延迟送货将屡禁不止。
货不对板
没验货就签单 退货让人伤不起
“我在网上买了一件衣服,没检查就签收了,结果发现货不对板。”小张说自己历尽周折商家才给换了货,但为此花费的精力真的令人“伤不起”。
80后小张是“网购一族”,每个月在网上购物都不下20次。前不久,她通过某网站买了一件上衣,快递送货时因为时间匆忙,她没拆开检查就签收了。事后小张想开包验货,不过在拆开包装前她多留了个心眼,让同事用手机录下了验货过程。
打开包装后,小张发现衣服的款式、颜色和她当初购买的都不一样,于是赶紧联系卖家。没想到卖家却说:“你已经签收了,不能退换。”气愤之余,小张去咨询了律师,于是,她将同事拍的视频发给卖家,并告诉卖家如果不退换就去网站投诉,甚至启动法律程序维权。卖家看过视频,权衡利弊后为小张换了衣服。
专家提示:
在网购日益盛行的今天,小张的遭遇并不鲜见。根据法律规定,卖方此时构成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有权要求卖方承担退货、换货以及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但法律也规定,对于这种一目了然的瑕疵,买方在收货时有义务及时提出异议。因此,在买卖标的物验收单上签字确认,即视为对标的物的认可。很多网购买家在签收货物时,没有拆开验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