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思想的实践困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管理思想的实践困窘.doc

儒家管理思想的实践困窘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局限,儒家也不例外。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反映出儒家管理思想在现实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此视而不见,并不利于全面了解古代管理思想。儒学倡导“内圣外王”,我们暂且不论“内圣”在价值观念和人格修养上的积极作用,单纯从“外王”角度看,儒家思想也在管理中有不少可取之处。它可以由孔子的仁政、孟子的王道、荀子的礼治以及诸多前贤的解读和推演出发,给人们描绘出理想世界的蓝图,从而给帝王一个天命的憧憬,给社会一个美好的期望,给君子一个自我实现的期许,给众庶一个安居乐业的梦想。但是,如何实现这一蓝图,却难以在儒家思想中得到成型的答案。儒家之长,长在价值观念的确立上;儒家之短,短在技术路线的设计上。王安石试图从《周礼》等儒家典籍中开发出实现这个蓝图的技术路线来,然而他所碰到的钉子,实实在在地暴露出儒家管理思想的困窘。   儒家所倡导的是君子之治。北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为君子之治铺垫出诱人的前景,然而,北宋的党争却使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陷入恶斗。从庆历新政到熙丰新法,这种党争不但没有收敛迹象,反而愈演愈烈难以收场。北宋的党争,与东汉党锢之祸、中唐牛李党争的性质不同,是士大夫内部在起哄。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多是公认的正人君子。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争论,可以看作其中的代表。双方都坚守儒家立场,都追求经世济民。司马光批评新法的《与王介甫书》与王安石为自己辩护的《答司马谏议书》可以并观。有意思的是,司马光堂堂正正承认两人的一致性,“志则皆欲立身行道、辅世养民”。对王安石的才学,司马光也是高度肯定的。“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而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但是,王安石的执政效果,却让天下失望,“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于是,司马光以诤友自况,直言相告朝野的批评。但是,他在批评王安石的同时,还要为王安石抵挡恶意攻击。“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关于两人的异同,司马光已经说得清清楚楚。“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虽则寥寥数语,但也光明磊落。他强调两人“所操之术多异”,用儒家的名实之辨说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儒道。之所以招来天下怨谤,是因为士大夫的因循苟且。“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暗指司马光为流俗所困。今人往往赞扬王安石的立场坚定,批评司马光的因循守旧,殊不知这种两军对垒思维,正是党争文化的延续。平心而论,司马光的来信正气十足,而王安石的回复则有所不如,有回避辩论之辞,含指责媚俗之意,无论文风还是境界都要略逊一筹。   不过,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某些方面太过相像,王安石在主持熙宁变法时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有“拗相公”之称;司马光在主持元?v更化时也矫枉过正,凡是新法不加甄别一概废除,有“司马牛”之讥(苏轼语)。两人的思想表面是冰炭不同炉,内涵却是殊途而同归,气质则是相近更相惜。王安石没有找出实践儒家管理思想的技术路径,司马光同样没有。正是他们的一致性,反映出儒家管理思想在践行中的不足。   首先,儒家管理思想没有形成实践中的试错机制,导致舆论一律。儒家思想推崇圣人之言。在学术上,圣人之言是什么含义可以讨论探究,但在实践上,却不允许有任何违逆。借用道统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道统是什么,如何理解道统,可以进行商榷乃至争论,但践行儒学时,道统就容不得争议,不同意见就成了大敌。在宋儒的理念中,政统有可能出现操作偏差,历代的昏君暴君就是例证,所以,政统的操作者可以被批评抨击,乃至可以出现天命的转移,但道统则永远正确。以道统校正政统符合儒家理想,而道统本身不会有错。因此,唐宋时期的谏议制度,往往被儒者用来监督政统,但道统的代表者士大夫执政,则容不得谏议批评。北宋的士大夫参政,使得批评皇帝、批评宰执有声有色,而一旦宰执成为道统化身,就会在逻辑上抗拒监督。北宋的皇帝,拒谏还会觉得理亏,而北宋的学者执政,拒谏往往理直气壮。因此,宋代士大夫政治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把台谏由政务批评者变成党同伐异者,由“异论相搅”变为“同仇敌忾”,进而成为宰执排挤异己的工具。王安石变法中,这一问题格外明显,只许为新法加油叫好,不许对新法说三道四。有了不同意见,就要痛加驳斥,追求“议论专一”,“人无异论”。到元?v更化期间,则只能对熙丰新法全盘否定,不能有所保留。不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视自己为正确意见的代表,都是“正能量”,没有负反馈。现代系统论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就是以负反馈保持系统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