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扶不起的李宁.doc
扶不起的李宁
改变并没有发生,而一切却都不可能了。曾是国民运动品牌的李宁,在下坡路上渐行渐远,颓势难止。
金珍君走了。李宁下滑的路上,他给李宁公司动过手术,却无力挽回败局,这期间安踏踩着李宁成为了行业老大。
继去年辞去李宁公司代理行政总裁后,今年7月初,金珍君再次辞去李宁集团执行董事之职。李宁公司持续的业绩压力,也许是导致金珍君离开的主要原因。
事情要追溯到三年前。2012年7月,李宁公司邀请金珍君担任该公司代理行政总裁,随后金珍君与李宁一同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规模地调整。金珍君于2012年推出的变革计划原本预计在3~5年内完成,即最快在2015年下半年。
但是三年时间已经过去,改革未能扭转亏损,且已经花了太多钱,从金珍君本人到TPG以及李宁公司都已经失去了耐心。
而对于处于亏损中的李宁来说,时间太宝贵了。2014年,安踏净利润约17亿元,同比增长29.3%。而纵观李宁过去三年的业绩,自2011年开始便持续走下坡路。虽然2011年底与安踏的营业额仅相差0.25亿元,但此后二者的差距逐渐拉大。数据显示,2012年李宁首度亏损19.79亿元,2013年度亏损3.92亿元,2014年度亏损达到7.43亿元。
此时,李宁的状况或许比外界想象中更为艰难。然而,为什么李宁在实施了一系列的自救计划之后,仍是连续三年的巨亏?
什么改变都没有发生
造成李宁今天的品牌困境,还得从李宁公司“换标事件”说起。
2010年,李宁公司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即整体偏大,近35~40岁的人群超过了50%。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印象中,“积极向上”“有潜力”“中国特色”等方面的得分很高,而“酷”“时尚”“国际感”等特质则相较国际品牌略逊一筹。也正是这个调查结果,促成了李宁的品牌重塑。
2011年6月,李宁公司高调宣布品牌重塑战略,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与口号。同时,对品牌目标人群、产品定位都做出了相应调整,将目标人群锁定在“90后”群体。为了打造“90后李宁”“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替代了“一切皆有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的品牌口号,来自于创始人李宁原创的体操动作(李宁交叉)取代了象征着平衡与灵巧的火红松鼠尾巴形logo。
然而,这种冒进策略,生硬地把目标用户群从原来的中青年拉低到了青少年,将受众主体锁定在90后,同时产品线也在时尚与专业体育领域左右徘徊,这就导致李宁公司逐渐失去了大批的70后、80后忠实顾客。
更令人难堪的是,在流失了大量70后、80后原有客户群后,90后新生代似乎也并没有对李宁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认可,这导致品牌消费群体的“青黄不接”。在2011年李宁的经销商订货会上,李宁许多经销商(门店店长)就对产品目标定位转变颇为不适应与不满,一些店长甚至直言“改变并没有发生”,而“一切却都不可能” 了。
与此同时,2011年李宁业绩报告显示,其收入及利润均出现下滑,净利润同比下滑65.19%。因业绩下滑,随后李宁公司高层也出现了大换血。2012年7月,在李宁服务了近20年的CEO张志勇引咎辞职。
失败的渠道手术
改变没有发生的直接后果是,李宁的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李宁公司库存高达12.89亿元,较2013年末的9.42亿元增长了近四成。如此庞大的库存,就是悬在李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让李宁遭受灭顶之灾。然而,针对存货增加的背后原因,李宁公司发布的公开资料仅简单解释称“存货增加主要因零售业务扩张所致”。
“旧产品卖不出――欠债还不起――新货没钱订”,积压的库存成了经销商和李宁公司共同的噩梦。
在国内运动品牌中,安踏是“直营+联营”的模式,匹克则走得是经销商“小而精”的路子,而李宁之前是大经销商模式。但这些年,李宁一直坚守着生产和销售在外的轻公司发展模式,事实上是模仿耐克公司的。
在这种模式下,李宁公司直接面对的是经销商和批发商,而不是广大的消费群体。这导致李宁的产品设计思路,是依据经销商的反馈意见在调整,缺乏对消费者和市场的认知,导致消费不畅、库存居高不下、供应链失控等问题层出不穷。
同时,李宁为了解决库存,电商平台的产品价格常低于专卖店的定价,这让各线下的经销商很受伤。另一方面,经销商在压力下自行倾销库存,也在动摇着李宁的品牌和价格体系。这对于李宁的复兴来说,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就当李宁品牌转型失败、后遗症凸显、库存高企之时,投资人高盛也选择了退出,创始人李宁不得不重新上阵。彼时,私募基金TPG合伙人金珍君空降李宁董事会,担任执行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