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消费者权益的反垄断救济.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消费者权益的反垄断救济.doc

试论消费者权益的反垄断救济   摘 要 作为我国现行反垄断行为的唯一规制法律――《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出台,但市面上的垄断行为并未因此绝迹。垄断行为对消费者造成的权益侵害己成为我国近年来的常见现象,其垄断领域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网络,涵盖了整个“衣、食、住、行”激发了广大民众对于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也导致了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与企业的诚信度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消费者权益的反垄断救济,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以期引起学界与社会重视而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 反垄断规制 反垄断侵权 司法救济   作者简介:周诗阳,贵州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260-02   反垄断法的执法手段是采取规制竞争行为来实现其维护竞争秩序的目的,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保护,同时也属于间接性的保护。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比,其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之余又对竞争秩序起了良好保护作用的双重功能。由此,本文将就当前消费者所面临的反垄断行为及其救济形式展开论述。   一、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典型垄断行为   以电商垄断侵权为例,有如“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所发生的旗下小卖家集体控诉电商的垄断诉讼近年来屡见不鲜。虽然小卖家集体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是相当明智之举,但法律的不完善也令到作为权益受害者的他们并不能真正获得司法救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卖家虽数量多,但并没有一个能够代表全体来就集体利益侵害向司法机构提请诉讼,所以多数诉讼纠纷就此无疾而终。再以航空业垄断侵权为例,比如2009年发生的多家航空公司联合提升燃油附加费事件,从表面上看是航空公司作为垄断企业的集体涨价行为,但深究真相却是因为航空油费价格上涨,导致航空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并产生了亏损所造成的联合行动。作为航空用油供应公司,我国仅有中国航油公司一家实行垄断经营,别无分号,故而致使航空公司都受制于其。所以,就其垄断程度上看,中国航油公司的垄断权力属于寄生于航空垄断体制之上的,其垄断程度也就自然比航空公司的行业垄断性更高。由此可见,目前所存在的垄断行为已然开始逐渐从显性的联合垄断,慢慢走向隐性的联合垄断,再通过相互竞争、联合抢断市场等系列手段来达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转化。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更令人担忧,即是对这一系列垄断行为直至目前仍无具体、明确的规制条文,长此以往恐将对社会和谐、经济秩序以及广大消费者利益造成更多、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 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缺漏   (一) 垄断维权诉讼制度无序,诉讼主体与渠道受限   目前,民事诉讼目的与救济方式多偏向损害赔偿,而《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及职能作用并不仅是以赔偿为目的,还包括对垄断侵害预备行为的震慑作用。然而,《反垄断法》在其相关规定中,仅列明了可依据民事诉讼条款进行私人诉讼。虽然对消费者在反垄断诉讼中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予以承认,但垄断行为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仅凭消费者民事损害赔偿诉讼来支撑,显然不尽合理,不仅会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也无益于社会经济与效率的提升。参照国外普遍适用的公益诉讼(即因限制市场竞争或行为人的排除,导致市场竞争机制扭曲,造成社会经济与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法律赋予公民或其他社会团体就此提请诉讼的一项法律制度)可知,公益诉讼与私人诉讼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案件提起人与案件本身是不具有利害关系的。所以也就正因为这一“无关系”,使得我国对此缺失应有立法,从而导致这类诉讼长期遭拒,维权之路苦难重重;也使得消费者根本无法通过这类公益诉讼来寻求合理的、合法的获得救济,即便垄断侵害即将发生。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是《反垄断法》出台多年,案件数量一直偏低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 救济程序缺乏明确指引,救济条款模糊或缺失   虽然停止垄断行为才是遏制消费者权益继续遭受侵害的根本途径,但我国消费者目前仍旧无法以垄断行为来寻求有效地司法救济。换言之,消费者如果因为垄断行为而向司法机关举报,是否应当受理、何种情况下可予受理、受理后处理的期限等程序至今仍无明确指引或规定,使之具有一定程度上“投诉无门”的讽刺意义。进一步说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反垄断法》中只考虑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及其他相关经营者的影响,至于消费者哪些权利将会受到影响?又或是达到何种程度的影响,消费者才能够提出救济申请、申请救济的方式有哪些?等等涉及细节问题都迟迟未作明确规定。还有就是《反垄断法》中禁止性规定虽然较多,但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并未规定相应处罚与救济措施。经营者利用其专营地位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实际受到损失时,只可以依靠民事诉讼途径,并要证明属于利害关系人,才能就已受到的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损失或停止侵害。但如果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