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杀死了考拉班车.doc
谁杀死了考拉班车 2015年9月10日消息,以解决上班族出行、主打班车预订服务为定位的考拉班车将在9月11日完成最后一天班车运营。自此之后考拉班车公司将终止服务。从3月11日成立算起至9月11日停止运营,这家由创新工场孵化的明星创业项目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就宣告了自己的命运。 梦想折戟 9月10日,一封名为《致梦想赞助商的一封信》通过考拉班车的微信公众号发出,署名是“考拉班车CEO”。这篇文章措辞感性地回顾了考拉班车半年时间里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将用户称为“梦想赞助商”。而从9月14日开始,原考拉班车所有线路将正式归入滴滴巴士。 回溯考拉班车的成长之路,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典型样本。考拉班车是考拉生活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品牌,创始人是张敏等几位互联网人。作为互联网人,考拉班车的创始人们深知上班族的“痛点”所在。 考拉班车的资料简介中称,公司的创始动机是“源自几个互联网人的生活体验”,愿景是为了让“广大的上班族每天多睡一小时,告别永远挤不上的地铁”。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考拉班车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取得“还不错的成绩单”的原因。数据显示,考拉班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130条线路和日订单5000单的数字,并且每班车的上座率都超过70%。要知道,考拉班车的这一成绩仅仅是在一轮天使融资的前提下取得的。 然而,市场终究不相信眼泪。从3月11日创办考拉班车到9月11日之后终止运营并将线路并入滴滴巴士。 “原考拉班车的所有用户,都将由滴滴巴士继续提供服务。此次滴滴巴士与考拉班车之间合作为业务并入,并不涉及到公司层面的并购。”滴滴快的方面称。 滴滴方面并未透露此次将考拉巴士业务全部并入的开销,但据TechWeb获取的信息来看,这笔交易将涉及数百万元。 至于未来考拉的创始团队做什么,张敏并没有详细透露,只是称“考拉团队会进行转型,并且会继续独立创业。 寡头之下 根据考拉班车公布的数据,考拉班车的成长速度其实并不慢。截至今年8月,考拉班车的130条线路的平均上座率均达到80%,日订单更是达到了5000单。按照考拉官方提供的这组数据来看,虽然路线不及滴滴巴士丰富,但上座率甚至高于滴滴的60%。 考拉班车的公告显示,停止运营的最大因素是资本市场。考拉班车CEO张敏在接受媒体采访称,停止运营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本市场遇冷致使公司融资计划流产;另一方面,滴滴快的公司的高调入局,加剧了很多投资机构的观望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实不止是在定制班车领域,几乎出行的所有领域,但凡是出现滴滴的身影,就表明未来将形成寡头时代,留给其他公司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资料显示,滴滴快的加入定制班车市场的时间并不早。仅仅是在两个月前的7月,滴滴快的旗下的滴滴巴士才正式宣布入局,但其力度和愿景却超过市场上其他所有的友商:“投资5亿元发展巴士业务,并计划年内覆盖30座城市”。 在一个尚看不清盈利方向的市场,滴滴巴士的入局,让其他提供民营班车服务的成长空间越发逼仄。虽然号称千亿市场,但这个市场不像专车服务那样“痛点”明显。例如在北京,北京公交系统就已经定制班车服务,和后起的班车服务相比,虽然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因为可以“公交线路”的优势,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市场前途尚未明朗、相应监管还不完善的前提下,民营班车服务的前景还不好判断。 滴滴手握35亿美元现金,即使投入到巴士方面的资金不会太多,但已足以震慑预期投资这个领域的投资者。“互联网+交通”也好,汽车后服务市场也好,最终都将是寡头格局,像考拉班车这样的中小规模,即使走在了前面,在资本面前也都无能为力。 滴滴巴士的打法也让竞争对手们显得非常被动。截至目前,滴滴巴士业务在北京和深圳已经开通了超过500条线路,超过1000个班次。在上线首周滴滴巴士就推出“1分钱”体验活动,开始价格血战。在滴滴惯有的经验中,这种补贴、免费的打法,是迅速占领市场的独特蹊径,并且屡试不爽。而两相对比之下,就越发显示出考拉班车的“悲凉意味”。 “我融不到一分钱”,“只要有6000万元就能让考拉班车发展得很好”,考拉班车CEO张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的这些声音,在被众多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广泛传播之后,就更凸显了创业公司无奈刹车的遗憾与悲壮意味。 张敏曾经坦陈,如果一定要做下去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考拉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在第一阵营的地位,如果退出了第一阵营,未来考拉也很难有发展,最终也会沦为炮灰。 “我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那种不打掉自己最后一滴血绝不会说不的人,今天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在我进行一切的尝试之后的结果,一切的可能我都试过,没有希望。”张敏如是说。 “互联网+交通”领域,未来必将寡头格局,而在业内人士眼中,考拉班车的命运并不让人惊诧:既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又没有平台型巨头网络企业的靠山的小公司,关闭或被收购是迟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