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媒生物防制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媒生物相关的主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 蚊类的应急防制 概述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 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疟疾、登革热、乙脑、莱姆病等; 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气候变化与病媒生物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使病媒生物性疾病的扩散成为可能。 感染和携带致病病原体的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大; 媒介及宿主的危害(季节)期延长;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适宜)期扩大。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降水量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飓风、洪水等极端的气候事件,会触发某些病媒生物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气候变化对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影响 病媒生物性疾病的概念 病媒生物性疾病(vectored disease,或 vector-borne disease)即由病媒生物(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包括完全或部分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 一般指完全或主要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 病媒生物性疾病的特点 病媒生物性疾病均为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疾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 病媒生物性疾病均由病媒生物传播。 传播类型 同一种病媒生物性疾病可有一种或多种传播方式。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 间接传播 机械性传播 媒介生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运输的污染作用,病原体只是机械地从一宿主传播给另一宿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内外并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如:多数由苍蝇、蟑螂、蚂蚁等传播的疾病。 生物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增殖,发育,或发育增殖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 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人兽共患病-病媒生物性疾病 登革病毒的增殖和传播 间接传播 经呼吸道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 经消化道传播(食物、水) 经皮肤传播(直接接触媒介生物的污染物品)。 分类 按病原分类 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寄生虫病、朊病毒病等。 按致病部位分类 包括呼吸道疾病、肠道病、皮肤病等。 按疾病症状分类 包括出血性疾病、非出血性疾病等。 按媒介类型分类 主要包括虫媒病、鼠传疾病等。细分又包括蚊传、蜱传、蝇传、蚤传、鼠传疾病等。 中国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地位 据WHO报道,1973年以来,新发现病原微生物近40种,包括莱姆病螺旋体、O157:H7大肠埃希氏菌、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嗜肺军团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斑点热立克次体、纽扣热、巴尔通体、SARS等; 病媒生物性疾病 ——鼠传疾病 啮齿类携带的病原体达200种,目前已知鼠可传染的人类疾病约160种。已知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细菌12种,病毒13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 按其病原体大致可分为五类: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据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由于鼠传疾病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 我国涉及鼠类的疾病有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莱姆病、沙门氏菌病等24种。 鼠源性疾病均为传染病,主要是以鼠类为传染源。 肆虐和再度肆虐的病媒生物性疾病 新确认的疾病不断发现 地理分布的扩张 流行活动的增加 1955-1999报告给WHO的登革/登革出血热的平均年度病例数 病媒生物监测与 控制 监测 有效控制 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 基于可持续控制理念,开展有效的媒介生物监测,对媒介生物及相关疾病做出切实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规划,综合、有序地选择环境友好控制技术和措施,始终实施监测指导下的媒介生物控制和管理,将媒介生物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病媒生物控制人力资源 疾病控制机构 大学本科及研究生 继续医学教育 媒介生物控制专业职称 媒介生物控制业 岗位教育(有害生物防制员) 职业教育(中专、大专) 卫生部文件(2009年10月30日)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 规定 第六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