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中国梦”实现的伟大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不要辜负“学生”这个词,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三个倡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个倡导”: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摘自:最早是在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胡锦涛在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第六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节中说 如何认识和理解“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从国家层面来理解文明之义。文明就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常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文明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可见,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认识和理解“文明” 纵观中国5000年文明发展史,文明不是物质与文化产品的简单相加,而是它带给国民的生活状态。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腾飞,而且需要在文明建设上创造辉煌。 党的十八大把“文明”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基本范畴,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建设文明中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如何认识和理解“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文明,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文明,其灵魂和核心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即物质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缺失也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国家的软实力和国民的硬素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让文明为中国添彩,是我们每个人应尽之责 如何认识和理解“法治” 韩非集法家学说之大成,明确提出“以法治国” 、“以法为本”、“治强生于法” 法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良好模式。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内容,即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如何认识和理解“法治”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论述了法治胜于人治。 法治比人治更为稳定,不会朝令夕改、飘忽不定; 法治比人治更为规范,不会宽严失度、率性而为; 法治比人治更为公正,不会趋炎附势、差别对待。 正是因为法治具有确定性、权威性和正义性,才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和推进社会的法治实践。法治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必然,也是党在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 如何认识和理解“法治” 法治必须立足我国国情 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法治确立为我们所倡导的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从“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出发而提出。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当下,党要率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法律治国理政,必须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如何认识和理解“诚信” 诚信就是诚恳真实,践诺守信,是立人之道,举政之本、兴业之基。 在“八荣八耻”宣传中,多次谈到过“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宣传教育实践后,人们的诚信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中失信现象还经常出现...... 如何认识和理解“诚信” 实例: 深圳市的刘美松为了考查社会的诚信情况,竟然在2010年8月25日至12月1日,历经100天时间,身上不带一分钱,开着汽车跑遍全国。凡遇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汽车过轮渡、汽车加油、晚上住旅馆,甚至于饭店吃饭等,需要化钱的地方,他都一律写个借条向人家借。然后在一小时内由他妻子用手机把钱还给人家。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人家会借钱给他吗?那张随便写写的借条人家会相信吗? 如何认识和理解“诚信”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孔夫子他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