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doc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摘要:分析医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感染性职业暴露感染源及感染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以提高CSSD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65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3-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在进行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等过程中都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隐患,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何避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做好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伤害,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1感染源
1.1血源性病原体传播。所有病人的体内物质,如血液、脑脊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是最危险的感染性暴露源。CSSD回收、处理病人使用过的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不可避免地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1],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发生暴露后感染HBV6%~30%,感染HCV3%~10%;感染HIV0.2%~0.5%[3]。据报道,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有资料表明,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4]。CSSD护士再对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过程中,有可能被针头、刀片、锐利器械等损伤皮肤粘膜引起职业暴露。
1.2微生物气溶胶传播。微生物气溶胶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全球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达20%;世界上约有500多种致病菌,经气溶胶传播的至少有100多种,占全部传播途径的首位[5]。在器械清洗过程中,由于超声清洗,精密、复杂器械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初步处理时的毛刷手工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时的水喷溅及清洗过程中水的泼溅,都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加上CSSD建筑布局的特殊性,个区域相对独立,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去污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不能迅速降低,易造成CSSD职业暴露,危害健康。
2危险因素
2.1物理性因素。
2.1.1利器损伤。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及敷料制作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
2.1.2热源损伤。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煮沸的过程中,均可由高温、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或烧伤。
2.1.3紫外线辐射损伤。用紫外线辐射消毒,臭氧浓度超过0.3%/m3时,如直接辐射,可引起皮肤、眼睛的损伤[6]。
2.1.4工作环境影响。如噪音、空气闭塞可引起工作人员头晕、眼花、心慌、耳鸣、情绪焦虑、听觉迟钝、血压升高、疲劳等。潮湿可引起风湿性疾病。
2.2化学性因素。
2.2.1含氯消毒剂。消毒供应中心通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医疗器械。高浓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2.2.2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液体如接触皮肤可引起刺痛、冷感、红肿、水泡、血泡、甚至烧伤。吸入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2.3生物性因素。主要是通过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时,被污染过的针头、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布类,穿透工作人员皮肤、粘膜而感染上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疾病。
2.3个人因素。
2.3.1心理原因。工作中因过度疲劳、紧张等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损害。
2.3.2体力操作。当人力搬运货物、装载、推车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扭伤、拉伤。
3防护对策
3.1利器的防护。回收各种穿刺针、刀片等利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应用钳子夹取。严禁用双手回套使用过的针头或折弯、折段针头,如需回套针头必须用单手回套。废弃的利器装放在防水耐穿刺的容器内,容器一次性使用。
3.2热源的防护。在进行高压灭菌、干热灭菌、物品烘烤、蒸馏水制作、煮沸时,都要在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隔热手套触摸或取物。
3.3工作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噪声,如工作人员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