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程颐《二程遗书》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近思录·致知》 格物致知: 穷究事物的本原而达到对天理的认知。 3.朱熹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经学家。 ?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 (四)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1.理学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3.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5.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与时俱进发展着的儒学 神秘化、宗教化、孔子教主化——西汉 * * * * 14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佛教兴盛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魏晋南北朝儒学新发展 1.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怀疑儒家,渴望宗教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 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万物本源问题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2.表现 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 ②北方游牧民族也崇儒兴教;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儒学新发展 1.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怀疑儒家,渴望宗教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万物本源问题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二)隋唐儒学新发展 1.背景: ①国家统一,政、经、文空前发展 ②统治阶级重视文治,对三教都扶持,形成三足鼎立。 2.发展概况 ①隋代提出“三教合一” ②唐朝奉行三教并行: 内容:遵道、礼佛、崇儒 结果: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图》清·丁云鹏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唐宋儒家学者把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