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地寻找外星人.doc
科学地寻找外星人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他编剧的电影《接触未来》中,借角色之口说:“宇宙那么大,如果只有我们,岂不是太浪费了。”当然,“应该存在”并不等于“确定存在”。现在,各种“青年”、各国科学家,都在使用各种方法,如火如荼地寻找外星人。
1
外星人最近确实有点忙,好像总是故意在地球人面前露出马脚,狂刷“存在感”。当然,拜科技进步所赐,现代人类寻找外星人的手段越来越先进,门槛也似乎越来越低,寻找外星人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先来看看人们爱使用哪些手段寻找外星人吧。
首先是使用单反相机。如果您以为举着一台可以练臂力的单反相机就能找到外星人的话,那可不知道要毁几代了……单反相机也许有着任意可调的快门和收放自如的光圈,能拍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飞棍类UFO,但实际上,许多看似逼真的照片其实出自人为之手,就连果壳网都成功举办过一场“灯柱变UFO改图大赛”。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出现了一个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而且也并非伪造的不明飞行物,直接把它等同于外星人来访也毫无逻辑可言。
然后是分析视频画面。“神舟9”号发射的直播画面中,一个可疑的不明飞行物一闪而过。后来,这货又在凤凰山游客的照片上合了个影。这些模糊不清的不明飞行物,果真就是外星人“到此一游”吗?理性派会争辩说,这些“证据”全都不够充分。“神舟9”号发射时一闪而过的可能是地球人发射的人造卫星;凤凰山上那张照片拍到的,应该只是从镜头前飞过的昆虫。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又该如何去靠谱地寻找他们呢?
一起来听外星广播
监听无线电信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无线电波是人类掌握的速度最快的通讯方式,达到了理论上信息能够传递的最高速度——光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无线电波,总有一部分会穿透大气层,逃逸到茫茫太空。从人类发明无线电报时算起,携带人类信息的无线电波最远已经扩散到100光年以外。如果茫茫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他们进入信息时代或许比我们早很多,他们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所覆盖的范围,也会比我们广得多。
更重要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人类发出的无线电波都经过了特殊调制,许多特性与自然现象产生的无线电波截然不同。因此,如果有外星人接收到这样的信号,不论能不能破译其中包含的信息,他们都能轻易判断这种信号有没有经过智慧生物的“处理”。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接收到一个明显经过智慧生命处理的无线电信号,又能够确认它源自茫茫太空深处,这必然会成为一个确凿的证据,证明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自从1962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开启寻找外星智慧生命信号的SETI计划以来,这类项目一直断断续续、持续至今。除了36年前曾经接收过一个可疑信号(事后并未得到验证,所以无法作为证据)以外,我们尚未找到任何可能是外星人发来的“电报”的信号。不过,德雷克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大发现的前夕,随着监听效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很可能会接收到来自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有机会贡献一份力量,参与到对数据的处理之中。或许,你会成为发现外星人的第一人!
寻找“戴森球”
现代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由石油之类的化石燃料推动的,但化石燃料的储量毕竟有限,日益发达的文明对能量的需求却会不断增长。1959年,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弗里曼?戴森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高度发达的文明如何解决能源需求矛盾?他设想,高度发达的文明或许会建飞碟探索/2014.0233造一个巨大的结构,用类似太阳能板的装置将恒星整个或者部分包裹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捕获恒星辐射的能量。这样一个包裹恒星的球壳,或者类似的装置,就被称为“戴森球”。
从目前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如此浩大的工程似乎还是天方夜谭,但已经有物理学家提出了建造戴森球的方案,只需要五步即可。戴森球会吸收“太阳”的光线,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再以红外线的方式重新辐射出来。因此,如果外星人真的建造了一个戴森球,把他们的“太阳”全部或者部分包裹起来,从远处观测的话,这颗星星发出的红外辐射就会比普通的星星超出许多。事实上,戴森当年发表这篇论文时用的标题,就是“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
SETI项目在搜寻计划中也采纳了戴森的假设,在类似太阳的恒星中寻找红外辐射过量的恒星。200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就曾在红外天文卫星的观测数据中寻找过此类恒星。不过,由于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恒星周围存在大量尘埃,也会导致红外辐射过量,因此尽管费米实验室找到了17颗可疑的候选目标,其中4颗还相当“有趣”,但把它们当成是外星人存在的证据,目前看来仍然不太靠谱。
偷窥外星人的家园
类似地球上我们已知形式的生命只能生活在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或者卫星上,距离恒星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的话,水会全部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