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汉代祭祀遗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地汉代祭祀遗风.doc

楚地汉代祭祀遗风   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楚地最早舞草把龙灯舞见于汉代,盛行于唐,历代相沿承袭。潜江草把龙灯舞的源头,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潜江县志》【第六卷】风俗篇记载中有草龙图,并附有对草龙的描述。因此,潜江草把龙灯舞的形成已有久远的历史了。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南依长江,北临汉水,东距武汉约150公里,西与荆州、荆门两市接壤。潜江源于潜水。夏商时期属荆州域。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地。宋乾德三年(965年)建立县制,属江陵府。明初,改属荆州府,1988年撤县建市,现为湖北省直管市。――境内河湖棋布,被誉为“鱼米之乡”。   潜江民间主要流传楚、汉遗风的民俗。潜江草把龙灯舞习俗,承袭了汉代楚地的民间祭祀的遗风,与春节习俗合流后增加了“灯”的色彩,清光绪五年(1879)拓印本的《潜江县志》有记载。潜江草把龙灯舞的习俗,主要在潜江龙湾镇一带的湖区和毗邻的老新、张金、熊口、浩口等地民间流传,其核心区域在潜江西南部的龙湾镇。   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询问了当地的老人,他们告诉我说:“相传远古时,一条行云布雨的苍龙不慎坠于此地,百姓以稻草盖住龙尸,后演化成了草龙,当地百姓十分敬畏,逐步演变形成了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   位于潜江西南的龙湾镇,水稻千顷、鱼跃万塘,因水系呈龙形,又称龙湖镇。龙湾镇因龙的传说而得名,唐朝初年受龙的传说影响曾命名龙湾市。据《荆州府志》载:“龙湾地势窒潴,土田崩淤,每次水涨,陵谷倏更”。十年九淹曾给旧时的龙湾带来深重的灾难,龙湾民间对龙非常地信仰和崇拜,他们认为龙能行云播雨,又能禳解灾祸,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崇敬。至今龙湾民间仍然保留着以龙冠名的地名和桥梁。如:龙湾村、龙兴村、龙湖河、龙东桥等,为潜江草把龙灯舞习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   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楚地最早舞草把龙灯舞见于汉代,盛行于唐,历代相沿承袭。潜江草把龙灯舞的源头,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潜江县志》【第六卷】风俗篇记载中有草龙图,并附有对草龙的描述。因此,潜江草把龙灯舞的形成已有久远的历史了。   潜江草把龙灯舞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状态,在此数十年间,潜江地域受长江和汉江洪水肆虐,在民间舞草把龙灯舞,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消灾,曾经盛极一时。20世纪60年代,因草把龙灯舞承袭了众多祭祀习俗,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禁锢。进入20世纪80年代, 草把龙灯舞出现了复苏的可喜景象。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潜江草把龙灯舞”传承人张金盘老人,生于1940年,潜江市龙湾镇龙兴村人。从小跟随其父张文海,学习扎制草把龙灯和玩耍潜江草把龙灯舞。他详细介绍说:“草龙的龙头用稻草、竹篾扎成,以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布将竹篾缠绕装饰。龙身用稻草扎成,并用一条主绳贯穿龙身,将草一把一把地扎在绳上,用剪刀将扎好的草把修整成圆柱形。草龙身长约18米,下面安装1米长木质托把若干。龙尾亦用竹篾扎制,以黄色纸裱糊装饰,草龙的尾部搭一块红布,用笔画上鱼鳞纹。扎制的草龙,原始质朴、栩栩如生、造型生动、神形威严、古朴粗犷。宝珠(球体)直径约30公分,中有轴心,安装在扬叉式的托把顶端,柄上系红绸。服饰有对襟上衣、长裤、红头巾、红绸带(系腰)。有香台、蜡烛、黄裱纸等祭祀用品。”   张金盘老人高兴地告诉我说:“潜江草把龙灯舞,是我们当地百姓认同的龙神的化身,主要是祭祀性的民俗活动。一般在春节、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节令时段玩耍,以祭祀神灵,为百姓祈福平安。平时也会因旱涝灾害、瘟疫流行、民俗活动而横空起舞,以禳解灾祸、驱除邪恶。舞龙祭祀套路多达10多种,每种套路都有着特定的祭祀内涵。如求神降雨要‘舞黄龙盘柱’;驱魔镇邪要列阵‘龙门阵’;求子要舞‘长蛇阵’;起屋奠基要列阵‘拜四方’等……”   潜江草把龙灯舞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神灵的崇拜,又有对自然的崇拜,把祭祀与民间舞蹈高度结合,并与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紧密相连,程式比较完整。张金盘老人还告诉我们说,舞龙的传统程式非常严格,如扎制龙头有传统的咒语;轧制草龙时,年轻女子不能走近;舞龙前要焚香化纸为“龙神”净身后,先拜当地的祖师殿;舞龙所到之地,须先祭拜当地的土地神;草龙入丧户须用白布遮住龙眼,以防吓跑亡人灵魂;放儿童于龙口则会保佑一生平安;如遇布龙,布龙需三叩首,再俯身从草龙下腹穿过;草龙舞毕3次后,必须在旷野低地焚烧以送龙神归天等。   通过对潜江草把龙灯舞的调查,使我们对流行在民间的传统舞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了解,并从中受到启迪,我们要利用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认为潜江草把龙灯舞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历史方面的价值:潜江草把龙灯舞,承载了华夏的古老文明,又沿袭楚汉祭祀文化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