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洋行百年怡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牌洋行百年怡和.doc

王牌洋行百年怡和   在百年的发展中,怡和曾经不可一世,也曾丧折股肱,最终以惊人的弹性拓展了广阔多元的业务领域。   这是一家“百年老店”,也是鸦片战争前成立于中国,并且唯一延续至今的外资企业。      这就是怡和洋行。曾经与太古洋行、和记洋行以及会德丰并称为香港早期的四大洋行,有远东第一财阀之称。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怡和曾经不可一世,也曾丧折股肱,最终以惊人的弹性拓展了广阔多元的业务领域。如今,作为世界500强的怡和业务广泛,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从7-Eleven便利店到文华东方酒店,从Pizza Hut到空港货运,乃至房地产、金融……   其实从来没有一家外企像怡和这样曾经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几乎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活跃着怡和的各路人马。   不可一世   1832年7月,依仗远走天涯的商业冒险和坚船利炮的武力后盾,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马地臣在中国广州创办了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渣甸洋行靠什么发家?威廉?渣甸回答:我所知道的最安全、最有绅士风度的生意,其实就是鸦片及茶叶贸易。当初渣甸洋行发轫于广州时,深谋远虑的威廉?渣甸就在香港购置了大量地产。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渣甸洋行便正式迁到香港,设立总部。改原址为广州分行,并且率先建立了买办制度,雇佣华人买办,专心经营和扩展中国业务。   为了在华拓展顺利,渣甸根据中国的习俗,取怡乐和谐之意,改名为怡和洋行。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怡和的业务遍及外贸、铁路交通、工业、金融等,基本控制了沿海和内河航运,势力拓展至华中、华北乃至西南,俨然成为财雄势大的国际财团。   由于在英资财团中居于首位,怡和被称为“洋行大王”,而且它的主席(俗称“大班”)和高层人员亦屡屡出任香港立法局议员。不少怡和出身的华人买办,也受封成为英国爵士。可以说,此时的怡和洋行,已经不只是洋行,而是一个资本系,无论在香港政坛还是商界,都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   丧折股肱   1970年代的香港商界还是英资睥睨称雄的时代。1972年.怡和洋行的主席亨利?凯塞克突袭收购了华商周锡年的牛奶公司。该收购战役轰动港岛,被当时商界认为是,英资洋行大胜华资世家成功战役。当时的怡和系并非想进军快销食品业,而是旨在攫取牛奶公司在铜锣湾的大幅土地资源。   但牛奶收购一役却成为怡和系走下坡路的转折点,也是以四大洋行为代表的英资势力在香港最后的绝唱。此后,亨利大举投资海外,不但经营失利,亦错过了当时香港发展的良机。亨利不得不于1974年黯然下台,由纽壁坚接任主席。   正当怡和失利之际,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华商却乘着香港地产起飞的黄金时机崛起。1980年,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一夜调集资金22亿元,雷霆出击,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获取怡和洋行旗下的百年老店九龙仓。怡和在香港从此渐陷困境。   丧失九龙仓后,怡和面对华资财团有意收购置地控股的威胁,“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纽壁坚创出新招,实行怡和集团与置地控股互相控股40%的计策,确保股权不至于失控。   但是,随之而来是香港地产市场的寒潮,使得置地控股曾经高价投得的中区地王和以巨资参与的美丽华酒店、白笔山计划成为负累,负债158.8亿港币,成为1983年全港最大负债公司。   由于怡和集团与置地控股相互持股,集团也被牵累,盈利大降80%,1983年仅得1.39亿港币,1984年再降至0.8亿元港币。相比较而言,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在这两年的盈利分别为9.34亿港币和10.23亿港币。   换帅中兴   困境导致怡和中途换帅,西门?凯塞克到港接过主席大权,试图挽救危局。   怡和失去九龙仓后,置地控股变为其核心,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集团、美心食品集团均在其辖下。此外,置地控股还掌握港灯集团等联营公司。   凯塞克于1983年6月上任后,用两大策略、三年多时间,致力于置地控股的发展。   首先,迁册百慕大。凯塞克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将怡和集团改在百慕大注册的原因做了说明。主要有两点,一是怡和及其在港的业务并非撤离香港;二是保证股东权益。   彼时怡和集团之所以迁册百慕大,主要目的:买“政治保险”。时值中英谈判香港回归,凯塞克的论点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确保集团的利益不遭受意外。此外,由于百慕大允许自购与持有母公司的股份,对于当时的怡和集团有利。   正如英国同意归还香港主权表示老殖民主义在远东的最终终结,怡和的迁册也是宣告殖民垄断资本统治时代的结束。   其次,整顿置地控股。上台当年,凯塞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层,除了自身照例兼任置地控股主席外,新设财政事务董事,加强财政管理,并将物业发展与管理分开,委任两位总经理负责。取消及搁置若干发展计划,譬如解散联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