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探析.docVIP

花垣县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垣县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探析.doc

花垣县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探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生态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首先回顾国内外生态村建设的有关文献,其次以花垣县蚩尤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蚩尤村生态村建设现状,再次解析蚩尤村生态村建设模式的选择,最后阐述蚩尤村生态村建设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生态村建设;模式;蚩尤村 一、 引言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推进,生态村建设孕育而生。生态村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地区,1971年,世界上首个“生态村”诞生在美国田纳西州[1],1987年,Gaia Trust慈善基金通过创立丹麦可持续社区协会,才促使生态村概念形成,1991年,丹麦学者Robert Gilman发表题为《生态村与可持续社区》的研究报告报告展示了全球各地发展成功的生态村社区,并且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生态村的概念[2],1994年,丹麦可持续社区协会通过互联网成立了GEN(全球生态村网络),推动生态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国外生态村模式研究,如美国的Ithaca生态村模式[3];英国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居住区(Bed ZED)[4];日本的城市边缘型、典型乡村型、偏远山区型模式[5]。国内学者范涡河等(1986)提出了“生态农村”的概念[6],随后学者对于生态村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唐学玉(2006)提出适合杨凌发展的生态农业主导型、旅游文化依托型、特色产品开发型生态村模式[7];杨洋(2014)总结出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综合发展型、现代生态技术应用型、城郊农家乐带动型、民俗文化依托型[8]。 上述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问题,实现农村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花垣县蚩尤村为研究地区,该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植被保护良好,保留了很多苗族古建筑和遗址,对于生态村建设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分析该村生态村发展现状,其次解析生态村建设模式的选择,最后阐述蚩尤村生态村建设的启示意义。以期对花垣县其他生态村建设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 蚩尤村位于花垣县城郊,属于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辖两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全村168户,共682人,山坡荒地1750亩,耕地面积840亩,其中稻地343亩,旱地497亩,区位条件较好,交通方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2014年,该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达110万元,集体收入近30万元,人均纯收入3245元。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0%,实施卫生改厕,全村农户卫生改厕普及率达到95%,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清运及无害化处理,建垃圾围,并运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推广清洁能源,基本普及了燃气灶具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废弃排放,提高了村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近年来,该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建设“大鲵养殖、大闸蟹养殖、休闲垂钓、林木花卉、精品果蔬、民族民间工艺、苗族文化旅游、农机服务”等八大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绿色宜居、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民俗展示于一体的农村综合开发示范村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的试点村。2008年蚩尤村列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列为湘西州农村综合开发示范村;2013年蚩尤村被湖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全省绿色村庄;2015年该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三、 花垣县蚩尤村生态村建设现状 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营造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蚩尤村把村庄生态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来抓。生态村建设需要从村落的道路、卫生、绿化等基础建设开始,大力改善村落道路硬化、人居环境、街道整洁面貌,目前,新修水泥路2公里,砂石路4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八成,超过九成的农户对自来水水质和口感表示满意,街道两侧建有13条排水沟,街道前中后个配有一个垃圾箱,街道的前后各有一个垃圾推放点。村庄绿化主要以村民房屋前的花卉树木为主,以及街道两侧的风景树。 2.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该村已完成农户危房改造138户,完成入村道路改造1.8公里,修建文化娱乐广场4.1亩;新建“三改”沼气池122口,完成水、电、农村清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流转500余亩;建成可同时容纳500人的高标准垂钓竞技池55亩;建成10亩大棚果蔬及双百亩秋冬蔬菜基地;新建苗木基地120亩,新造油茶400亩;成功养殖“兄弟河”大闸蟹,荣获省农博会金奖,并建成大闸蟹种苗基地72亩,完成大苗带土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