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公共艺术的“大道之行”.doc
中国公共艺术的“大道之行” 提起卡塞尔,第一时间会让人想到闻名的卡塞尔文献展。从1955年开始每五年一届的国际现代文献展――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给这个仅有20万人口、106平方公里的小镇赋予了艺术朝圣者的“麦加”的地位,因此,它又被称作“documenta之城”。这个宁静的欧洲小镇刚刚告别了热闹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又在10月2日迎来了为期4个月的《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中国公共艺术以崭新的艺术形象和文化面貌展现在了卡塞尔的街头巷尾,并引起当地人们的极大兴趣。参展作品分别位于卡塞尔市中心城区的醒目位置,由此让中国当代艺术走进西方观众的生活空间,走进卡塞尔的城市文化与记忆。透过展览题目可以看到,前半部分为中文题目“大道之行”,后半部分用德文续接了“天下为公”的含意,显而易见,体现了公共艺术的文化意义。同时,作为“对话”和“交流”的展览,整个展览全部由中国艺术家组成,放置于一个完全的西方背景之下,这是中国本土文化对异国公共性和生活的介入。出自东方的公共艺术作品,怎样在西方的环境背景以及西方公众的理解中进行对话交流,从而生成一个新的图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是2012中德文化年的重要视觉艺术项目,作为中德两国共同举办的展览,该展的三位策展人也分别来自两个国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柏林自由大学媒体与艺术学院院长席本哈教授。展览由21件/组大型作品组成,展出作品包括雕塑、装置、新媒体表演等多种形式,22位参展艺术家都是目前在中国最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得以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在欧洲的这个小镇绽放出公共的鲜妍。 小镇卡塞尔与公共艺术 去过卡塞尔的人必定知道,这座小城是天然呈现公共艺术作品的理想场所。虽然在二战后期因为军工基地的缘故几乎被夷为平地,但那些遗留下来的风景却更为打动人心:比如王宫公园(Kassel Orangerie)及其周围新老结合的建筑物;威廉姆斯高地大街的尽头坐落着号称是欧洲最大的山上公园威廉姆斯高地公园(Bergpark Wilhelmshoehe),山顶耸立着大力神雕像;作为古时的皇家园林所在地,在此还可穿行于巴洛克风格的园林之中。 最为让艺术爱好者欣喜的莫过于漫步在这座小城中,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散落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波伊斯橡树。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在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上展出的作品为《7000棵橡树》,波伊斯在文献展开幕当天,于弗里德里希博物馆前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上,种下了第一棵橡树,5年后他要在第八届卡塞尔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的第一天亲手种下7000棵橡树的最后一棵。可是死亡阻止了他。当然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1987年7月12日,第八届卡塞尔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幕时,波伊斯的儿子索恩?文策尔在波伊斯的夫人爱娃?波伊斯在场的情况下,种下了第7000棵橡树,完成了其父的这件公共艺术作品。橡树的生命周期可长达800年,从此,卡塞尔便有了一座可以生长的雕塑,到目前为止它是该城市最大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 让卡塞尔本地人倍感骄傲的还有其他几件文献展留下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美国波普艺术雕塑家的代表人物,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在卡塞尔留下了一件“铁镐”(《锄》)作品伫立于河畔。一如他经典的“雕塑纪念碑”化风格,巨型的铁镐,时时提醒人们战争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整个世界的破坏。而另一件参展第九届文献展的作品,美国艺术家乔纳森?博罗夫斯基(Jonathan Borofsky)创作的《走向天空的人》则被永久矗立在了卡塞尔火车站广场上。 卡塞尔市通过跨越五十余年的历届文献展的举办,也为城市留下了大量公共艺术作品,承载了无数关于艺术和生活的回忆。此次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为这座具有浓郁文化象征意义的城市增添了新的艺术景观,以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让西方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由此构成一次别具特色的艺术交流与对话。 传统元素与当代生活的对望与融合 公共艺术强调的是艺术的公共性以及艺术对日常生活的介入。此次大展的所有的展品,分布在卡塞尔市中心区不同位置的14个场地,以一种“静默”的形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艺术作品偶然跃进他们的视野,或是驻足停留,或是与之擦肩而过,都是用一种非语言的方式暗示对彼此的态度,而非直接表达。展览涉及特定城市空间和场景的问题,与这些空间进行交流也意味着与卡塞尔市的历史、现实和居民生活的交流。 其中展出的青年艺术家邬建安的作品《刑天舞》,灵感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学作品《山海经》。2000多个《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精卫、刑天等形象,如同显现于大自然间的一群精灵,成方整状插在“酒山”之上。而作品展示的位置正是德国童话大师格林兄弟曾经写作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