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是当今世界由单一致病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人口剧增、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流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原因,结核病日益严重,全球结核病疫情骤然回升。据资料报道,当前全球1/3的人感染了结核杆菌,每年有800万至100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1-4]。我国的结核病流行情况十分严峻,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结核病人的四分之一,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由结核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2000年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进行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5%,高于WHO估计的1/3水平,估计全国结核菌感染者5.5亿。农村结核患病率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东部地区。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1万,菌阳肺结核病人196万,每年死亡人数约13万,在传染病中居第一位,是其它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结核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自2005年初以来居27种甲乙类传染病首位,结核病已经超过肝炎一跃成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采取有效遏制结核病的策略刻不容缓[5-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由于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结核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利用简单、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查尽早对结核病做出诊断对控制结核病疫情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结核病的诊断现状不尽人意,体外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其缺点是:培养周期长(约6周),假阳性率高[9]。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Bactec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可将阳性标本检出时间缩短至平均9天,鉴定、药敏试验时间平均为4天,然而Bactec仪器价格昂贵,需进口厂家的专利液体培养基,费用较高,且方法仍然建立在以细菌培养的基础之上,不管是检测菌体还是检测代谢产物,都要通过分枝杆菌的自然生长以积累菌量方能检出,而分枝杆菌的生长相对缓慢,因而它们都难以突破“慢”的限制[10]。结核病诊断的免疫学检测,目前仍普遍基于感染免疫学的概念检测结核菌抗原及其特异性抗体,国内外研究者采用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 、脂多糖(LPS) 、结核菌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38 000 等或其他纯化蛋白作为抗原,以胶体金标记,建立简便、快速免疫学诊断方法,如分子量38 000的金标渗滤试剂以及结核特异性抗原免疫印迹检测技术。但是,由于结核菌在属间和种间存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加之其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阐明,因而在综合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11-13]。结核病免疫学检测,目前最常用的是PPD试验,以机体对注射的PPD 是否产生变态反应来判断机体曾否感染过结核菌而作为一项辅助诊断指标。但是,由于PPD中含有许多分支杆菌共同的抗原,如卡介苗接种者PPD 试验可呈现阳性结果,PPD皮试阳性并不能鉴别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还是接触环境中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后造成的致敏。PPD皮试诊断的特异性差,用该方法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率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群中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实际状况。重症肺结核病人则往往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而呈现阴性结果等情形,都大大降低了其临床价值[14]。另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诊断技术如PCR、PCR-RFLP、real-time 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大多数需要数小时才可以得到结果,且这些技术需要昂贵的仪器,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对实验室硬件和检测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故非常不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验、早期排查和诊断[4, 15, 16]。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ime 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分析方法,是目前最灵敏的微量分析技术,灵敏度完全可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相媲美,甚至超过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实际上是在荧光免疫分析(fluorescent immunoassay, FI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荧光分析。在通常的荧光分析中,由于测试样品中含有多种荧光成分,背景荧光(来自胶体颗粒和溶剂分子引起的散射光、血清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发出的非特异性荧光)强度大,干扰强,成为荧光分析法大范围推广使用的瓶颈。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它的基本原理用镧系金属离子(如Eu3+、Sm3+、Tb3+、Dy3+)作为示踪物标记蛋白质、多肽、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活性细胞,镧系元素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