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流光般散发出眩目的光芒。我沐浴在你和煦的阳光下,如同在童话般温馨的世界里,感受着内心深处释放的感动。天地茫茫,不断回荡着同一首歌谣,恍若天籁般久久萦绕的暖意。 你给我清流与皓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令我仿佛亲身耳闻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伴着你,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阵阵欢笑,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声声啼鸣,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句句感慨。 伴着你,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声蝶语,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无声,是“蝉噪林幽静,鸟鸣山更幽”的此起彼伏。 诗意的生命被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伴着你,晏殊独倚西楼却见绿波东流,贺铸回转柳塘偶遇绿萍浮游,柳永静伫河岸忽见晓风残月水悠悠。 伴着你,李清照的满地黄花点缀了窗枢的优雅, 李煜的帘外细雨衬托了春意阑珊,苏轼的一池萍碎又显暮色三分,一分流水。 你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你有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灵气,你有着“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的美丽。真可叹字字珠玑,禅意飘香,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你如久经世事的长者,教我为人处世的真谛。每字每句彰显着古朴与凝重,无不净化着我的心灵。 不说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孜孜追求,也不说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单说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胸襟,已使我受益无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怎会一帆风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别潇潇易水而去”的壮士,才有了那“舍生取义”的气慨,才有了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真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你,让我幻化成碧海中悠游的鱼儿,悠然自得地怡然轻舞;是你,让我幻化成天际的一抹清烟,天马行空的无所羁绊。你让我的生命充满着起伏的变化,心境归于平和,似水中月,又似镜中花,其喜洋洋者矣! 精彩的语文,你真迷住了我。说开阔只有海洋可比,但海洋没有你内涵丰富;说色彩,只有热带雨林可比,但雨林没有你层次分明。精彩的你,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携一份宁静与你漫行,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感悟,感悟你那独特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在于读和写。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的魅力。 写文章是费心劳神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字看来皆似血,十年功夫不寻常”,可见写的艰辛。 然而,当你静下心来,烹一壶清茶,煮一杯咖啡,放一曲悠扬的音乐,打开书卷,一股清幽的书香扑鼻而来,书中世界,洋洋大观,尽收眼底,可观宇宙之大,可察品类之盛,可神交于古人,可觅知音于今人, 岂不雅哉?岂不乐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其实,那是一种品位的提升。 同学们,语文是国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语文难学,语文也容易学,关键是在于兴趣和用心。有了兴趣,又用了功,多读,多写,你的语文就一定会突飞猛进!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说过:“一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同学们,请多读文章,请多写文章,因为语文的魅力存在在于读和写之中。 * 世界上有无数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你知道哪些这样的“门”? 植物之门 动物之门 建筑之门 风俗之门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标题醒目 恰当的运用了比喻 设置了悬念 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序言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前的一些文字,一般对书的内容或其他情况进行介绍。用来帮助读者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同时引起读者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感受文学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浏( )览 衰( )弱 徘( )徊( ) 诠( )释 缩( )影 探索( ) 憧( )憬( ) liú sh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