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荫与吴棠故实述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茂荫与吴棠故实述略.doc

王茂荫与吴棠故实述略   王茂荫(1798―1865),是我国晚清时期以直言敢谏、清正廉洁而声震朝野的名臣。他是歙县杞梓里人,晚年迁居同邑义成村。王氏在咸丰间曾以倡行钞币而被擢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后又因建言将清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的“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改为可兑现的钞票而受到“申饬”。此事因被马克思写进《资本论》而使他名播天下。   如今,人们对王茂荫可以说是比较熟悉了。而对吴棠则比较陌生。其实,本文提及的这位吴棠,也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位名宦。他由七品知县一直晋升至官阶二品的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成为清代皖东籍唯一的封疆大吏,中国漕运史上的集权总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数的名人。他在咸丰初年就“有声江淮间”[1],后被誉为“以民慈父,为国重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2],“天子知名淮海吏”[3]。在整个同治朝,他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重臣齐名。吴棠仕途通达,主要是他本人能够坚持勤能为民,实心任事,清政廉明,老成练达;但与杨以增、王茂荫相继疏荐保举也有内在关系。本文对王茂荫与吴棠的若干故实予以简述。   一   吴棠,字仲宣,一字仲仙,号棣华,清嘉庆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813年8月19日)出生于安徽省盱眙县三界市(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行政村),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九日(1876年7月20日)病逝于滁州西大街吴公馆。吴棠为唐休宁吴少微公之裔。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吴棠主持重修《盱眙吴氏族谱》,在《重修吴氏族谱序》中说其祖籍原“宅于休宁之商山村,明代中叶四世祖吴万由徽迁滁,卜居于滁州、定远、盱眙之三界。”[4]吴氏从始迁祖吴万繁衍至吴棠已有十二代。从其祖父吴起,辈份谱以“金水木火土”为偏旁取字,后吴棠又拟十六字为后人命名所依,即:克绍至德,继祖扬芳,诗书世守,福寿延长。   吴棠少时家境贫苦,父亲吴洹,字圣基,号北山,课馆为业。母亲程氏,定远县武庠生程光之女。因家贫,吴棠与兄吴检从小由父母自教。吴洹原课馆于外戚胡氏,每月薪俸仅钱二三贯,妻程氏以制酒酱佐之。后吴洹授徒家中,同时教吴棠及其兄吴检读书。因吴洹薪俸不足赡养,吴检从13岁起就以捻草为缗易钱补贴家用,程氏则兼以水磨作豆腐,由吴检挑入集市易钱。吴检为养家供弟就读,还置马磨一盘,磨麦成面粉出售。常常是一灯挂壁,吴检磨面,吴棠则在磨旁就灯夜读。吴检日后言“漏下三鼓弟犹读”[5]。时人亦言吴棠“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6]吴棠早年还曾拜学于盱眙名儒钱坤门下。   吴棠19岁中秀才,次岁参加江南乡试以第六十二名举人及第。随后,四次应礼部试均不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32岁的吴棠再次赴京参加会试,仍未第;但在此年“大挑”中被评为一等,作知县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试用期满,入漕运总督杨殿邦幕学习吏事。次年,他因防汛出力,奉旨免借补,以沿河知县补用而摄砀山知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桃源知县,筑滨卜家湖长堤保护县城,百姓称“吴公堤”。咸丰元年(1851年)冬,吴棠调清河县,任内严禁苛派,严禁赌博,严禁盗贼,因无积狱被百姓称“吴青天”。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吴棠署邳州知州,时值水患,岁荒盗炽。他施行“首恶必惩,胁从解散”政策,亲勘灾情,兴修水利,收养弃婴,并率卒勇击退山东捻众,地方暂靖,邳民称颂。咸丰三年(1853年)吴棠先是奉旨以同知、直隶州知州升用,旋回任清河知县。时值太平军、捻军风起云涌,吴棠带兵征战淮海间。早在太平天国起事的咸丰元年,因清河知县任上的吴棠有实实在在的政绩,河道总督杨以增上疏保荐他。杨在奏疏中说:   查清河知县吴棠实心任事,始终不懈,卓有政声,深受士民爱戴……吴棠以忠义号召士民,招集乡勇,倡办团练,申明纪律,乡镇立七十二局……合力防御,淮海数百里隐然恃若长城。江北得团练御敌,自吴棠始也。[7]   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时任太常寺少卿官届正二品的王茂荫又向咸丰帝保举吴棠。《清史稿》吴棠本传中提到这件事:   太常寺少卿王茂荫疏荐,诏询以增,亦以治绩上,特命以同知直隶州即补,赏赐花翎。[8]   《清史稿》记载比较简略,《清国史?王茂荫列传》记载则明确具体:   (咸丰三年)五月,(王茂荫)疏荐马兰镇总兵宗室庆锡、副都统德全、前任福建布政使曾望颜请加察看。又先后疏荐江苏知州吴棠、陕西知县江开、江苏教职陈之琦、湖南知府张实、候选知县黄国光、庶吉士傅寿彤。得旨:吴棠交杨以增察看,江开、陈之琦发往周天爵军营差委,张实、黄国光、傅寿彤发往河南军营差委。[9]   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中的《王茂荫传》还记载说:   (咸丰)四年,太常寺少卿王茂荫疏荐人才,称棠捕盗认真,士民称颂,上命杨以增察看。以增称棠实心任事,始终不懈。得旨免补知县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