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案例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docVIP

《原电池》教学案例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电池》教学案例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doc

《原电池》教学案例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一、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则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叫电化学,其应用很广泛,如电解、电镀、电冶金、电池的制造等,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树立研究化学的志向。 必修2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的基础上已经学习了Zn―Cu稀H2SO4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本节进一步介绍带有“盐桥”的复杂的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闭合电路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原电池构成和工作原理的认识、应用。 内容结构上具有上承氧化还原反应,下启电化学腐蚀和防护、化学电源、电解电镀等并与能量转化,元素化合物以及电解质溶液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教材。 2.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已经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基础上学习了Zn―Cu稀H2SO4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正(负)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以及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 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思维和自学能力,但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Ⅰ.知识目标 (1)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设计原电池,选用正、负电极的原则,电解质溶液的选择及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 Ⅱ.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Ⅲ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带盐桥的原电池)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带盐桥的原电池)。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发现、讨论法。 五、教学用品 大烧杯、电流表、铜片、锌片、导线、稀H2SO4、苹果、酒精溶液、盐桥。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提出问题:从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并设疑为: 2.学生实验 实验一:将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实验二: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实验三: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但不接触 [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产生气泡但铜片上没有,写出离子方程式? 实验四: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有气泡产生) 实验五:用干电池证明实验四中的正负极 [设疑]①是什么气体?②Cu片上产生H2,是否说明铜片能失去电子? [提出假设一]铜片若失去电子,应观察到什么现象? [启发学生思考]铜片若失去电子,应看到溶液成蓝色而实验无此现象,说明H+得到的电子不是铜失去的! ③H+得到的电子哪来的?④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片上?沿导线呢还是从溶液中?怎样来证明? [提出假设二]若电子从溶液中传递到铜片上的,那么在传递过程中H+就能获得电子产生H+,而实验中却看到的是在铜片表面上看到气泡。电子若沿导线传递则可以用电流表来测定,引出实验六 实验六: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且在导线之间连接一电流表 [设疑]若将上述装置中的稀硫酸溶液换成酒精溶液,电流表指针还会偏转吗?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概括整理] 现象:______,结论:______。 [教师小结](1)原电池的定义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师设疑]根据原电池构成条件判断: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电流表指针会偏转吗? 【实验7―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指示无电流通过。 [问题与思考]上述实验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吗?如果没有发生原电池反应,铜片表面为什么明显有红色的铜析出,并且锌片逐渐溶解?如果实验装置就是原电池,为什么电流计的指针又不动,表现出元电流产生?(实验中可单独置―铜片于该CusO4溶液中,以作对比,说明铜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设想]如果要证明上述装置就是原电池,确实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就必须证明锌片与铜片之间确实有电流通过,如何证明? 【实验7―2】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移,并指示电子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