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始兴县潭坑钨矿的矿化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始兴县潭坑钨矿的矿化特征.doc

广东省始兴县潭坑钨矿的矿化特征   [摘要]潭坑钨矿区处于近东西向梧州-四会隐伏断裂与北东向赣江断裂带交汇处,钨矿体主要产于燕山三期(γ52(3))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成矿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带型钨矿床。   [关键词]钨矿 矿化特征 热液石英脉型 构造破碎带型   [中图分类号] TD98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7-2   1 区域地质背景   1.1地质概况   矿区处于近东西向梧州―四会隐伏断裂与北东向赣江断裂带交汇处,属粤北凹陷翁源凹褶断束,贵东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通过本区,并位于诸广山岩体南缘,瑶岭褶皱带东缘。   矿区附近区域属华南粤北沉积区,西北部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bc)和奥陶系上统龙头寨群(O3l)的碎屑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一期(γ52(1))的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三期(γ52(3))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区域上经历了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及燕山旋回的构造运动,构造变形有瑶岭褶皱带最为醒目,并有北北东、东西向和北西向的断裂形迹与之叠加。由南北向断裂带影响所形成的层间滑动以及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成为区内多金属矿化的有利空间。   区域金属矿点分布范围较广、数量多,沿着断裂带,有大量钨矿点出露,矿点整体呈北西西向分布,代表性的矿点有师姑山、瑶岭、石人嶂、梅子窝、潭坑钨矿等。矿床(特别是石英脉型钨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尤其是断裂、裂隙的控制明显,从现有资料来看,各组断裂、裂隙内均见矿化显示,在区域上显示出沿近东西和北东方向成群成带和等距产出的规律。这些矿点受岩浆和构造控制,常常具有相同的深部构造动力学背景,也常常具有相同的矿化和构造特征 。   2 矿区地质简述   2.1地层   区内地层简单,区内北西角分布寒武系八村群(∈bc),岩性为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北部潭坑村周边有第四系冲、洪积砾、砂、粘土分布。   2.2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比较频繁,出露的岩浆岩属于诸广山岩体的一部分,诸广山岩体在广东省境内出露面积大于1500 km2,大致呈东西向展布,接触面大部分倾向围岩,倾角为50~70°,岩体中有较多的后期花岗岩岩株及晚期酸、中、基性岩脉类,是一个较典型的复式岩体。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一期(γ52(1))的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至灰色,具明显的似斑状结构,含钾长石斑晶5~35%,局部可达50%,具似斑状结构。   其次为燕山三期(γ52(3))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淡肉红色,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矿物粒径小于1mm,与多金属成矿较密切,区内矿化带围岩均为中细粒花岗岩。   区内还见有规模较小的中基性岩脉,主要有闪长玢岩岩脉、辉长岩岩脉。闪长玢岩呈黄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普通角闪石,基质为普通角闪石、拉长石和石英等。辉长岩为墨绿色,辉长结构,成分主要为长石及辉石。   区内岩体与寒武系地层呈侵入接触,内接触带颗粒变细,多处见有浅变质粉砂岩捕掳体。   2.3构造   区内位于近东西向梧州―四会隐伏断裂与北东向赣江断裂带交汇处,以及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断裂带发育,为矿区的控矿和容矿构造。区内发现Ⅰ号和Ⅱ号构造破碎带。   Ⅰ号构造破碎带,长度有1000m,西段走向近东西向,产状较陡,倾向南,倾角70~85°,东段走向北西向,产状为210°∠40°,宽2~8m,围岩为蚀变花岗岩,在主断层面底板常常见有数米宽的基性岩脉。Ⅰ号构造破碎带影响规模较大,主带内见有缓倾角的裂隙,平行主带亦见有多条裂隙,呈雁行排列。Ⅰ号构造破碎带内蚀变强,矿化较好。   Ⅱ号构造破碎带,长度有1800m,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北,倾角18~33°,宽1~5m,主要为石英脉充填,与围岩接解部位见有蚀变,但矿化较弱。   2.4地球化学特征   据1:20万始兴幅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在区内圈定了面积大、浓集中心明显的Ag、Cu、Pb、Zn、Sn综合异常。   在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中, 在区内圈定了两个综合异常,编号为AP1、AP2。   AP1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东北部,呈弯月状,面积约0.5Km2。异常以Cu、Pb、W、Bi、Sn异常为主,局部出现Zn、As、Mo异常。   AP2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中西部,异常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呈半圆状,面积约3.1Km2,主要分布于上楼坑一带,异常以W、Cu、Bi、Pb、Sn异常为主,局部Zn、As、Mo异常。该异常规模大,套合好,元素分带明显,是寻找多金属矿有利地段。   3矿化特征   3.1矿体特征   区内主要矿化带有1个(编号为Ⅰ号矿化带),赋存于近东西向Ⅰ号构造破碎带内。Ⅰ号矿化带位于矿区中部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