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纲)

江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纲要(提纲)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和战略需求 1、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2、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 3、战略需求 (1)科技经济一体化,区域竞争全球化的要求 (2)20年重要机遇期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我省实现“两个率先”、构筑制造业高地的需求 4、存在的薄弱环节 (1)经济外向依存度高,经济自主能力相对较低。 (2)整体创新能力未充分发挥,主导产业核心技术不够。 (3)政府为引导的科技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创新的成效。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5、指导思想 (1)总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2)核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主线:提高主导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动力:制度创新。 6、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和稳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7、总体目标 (1)体系建设的目标 六个体系——技术源生产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宏观引导体系、多元化的投入体系、环境支撑体系。 (2)具体指标 ~2010年: 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____;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____;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实现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2020年: 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____;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____; 建立较为完善的、与实现现代化要求基本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实现自主创新,支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技术源生产体系 8、将南京建设为技术源生产中心 充分发挥南京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聚集,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南京建设成全省技术生产的核心,成为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技术源生产中心。 9、加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优化高校的学科设置,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布局向产业倾斜,走出“象牙塔”,实现产学间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集中优势团队加强原始创新。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间人才、信息、资源的开放互动,形成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10、推进各类重点实验室成为技术源基地 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以我省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为主攻方向,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形成持续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能力,成为为产业提供技术源的重要科研基地。 11、发挥驻苏部属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我省中央、部属院所聚集,尤其是军工院所密集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研究层次高,技术成果水平先进的特点,强化与地方企业的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向我省产业的辐射和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技术开发力量。 12、鼓励区外企业在苏创办研发机构 积极鼓励省外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在我省重点发展产业,创办研发机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特别是接受上海全国知识生产中心的技术辐射和抓住跨国公司地区研发总部汇集上海的机遇,把先进的运作模式和国际一流的研发能力带入江苏,成为我省产业技术的重要提供者,推进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 (二)技术创新体系 13、构建层次错落的区域产业格局 (1)沿沪宁线:充分利用沿沪宁线高新技术资源聚集的优势,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沿江地区:以沿江核心城市为依托,重点发展基础产业,形成装备、化工、冶金和物流四大基础产业集群。以沿江开发带动腹地发展,加快建设制造业走廊。以信息化为龙头,加强沿沪宁线与沿江产业发展的融合互动。 (3)沿东陇海线(苏北地区):立足当地的优势资源,重点加强特色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资源加工型制造业,形成资源型的特色支柱产业集群。 14、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力军作用 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机制优势,强化追求技术进步的内生机制,通过持续高效的创新活动,改善企业技术装备的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发展成为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效率最高、创新质量最优的技术创新骨干力量。 15、突出重点企业集团的主导作用 通过“一站两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形成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密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主的技术开发能力,成为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可以通过企业联盟等多种形式,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以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同时,积极鼓励在省外乃至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区位、人才优势,实现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结合,积极参与高层次的国际产业技术分工。 16、推进转制科研院所迅速进入经济主战场 推动企业化转制,发挥体制优势和技术基础优势,促进具有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