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填空题、病案题汇总详细分析.doc

针灸治疗学填空题、病案题汇总详细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0分) 1、根据经络辨证,前额头痛属_阳明 头痛;偏头痛属 少阳头痛;后头痛属_太阳头痛;巅顶痛属_厥阴_头痛。 2、八脉交会穴是:内关 公孙 列缺 照海 后溪 申脉 外关 足临泣。 3、气的病症一般分虚实两大类。虚有_气虚、气陷_之分,实有_气滞 、气逆 _之别。出血的常见证型有_气不摄血 血热妄行 阴虚火旺 瘀血内积。 4、眩晕临床可辨证分为_、风阳上扰 痰浊上蒙 气血不足 肝肾阴虚_等四型。 5、腹痛宜取_任脉_和_足阳明胃_经腧穴为主。基本处方为_中脘 天枢 关元 足三里_。 6、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 __行痹 痛痹 着痹 热痹。 7、八会穴是_章门 中脘 膻中 膈俞 阳陵泉 太渊 大杼 悬钟。 8、糖尿病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 9、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 咳嗽、咳喘 等范畴。 10、消化性溃疡以 周期性发作 规律性上腹部疼痛 上消化道出血 为特征。 11、泌尿系感染以 尿频 尿急 尿痛 排尿困难 腰痛 为主要特征。 12、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 13、慢性鼻炎属中医学“伤风 感冒 范畴,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 范畴;针灸基本处方用穴 迎香 鼻通 印堂 合谷 14、面瘫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歪主要为、手太阳 手阳明 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15、急惊风以 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 两目上视 牙关紧闭 神昏 为主症;俗称“  抽风  1. 盛则 泻 之,虚则 补 之,热则 疾 之,寒则 留 之,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2. 治疗小儿疳积的效穴是 四缝 。 4. 五脏病多取 俞穴 ,六腑病多取 募穴 。 5. 八脉交会穴中列缺通于 任脉 , 申脉 通阳跷脉。 6. 痹证分为痛、 行 、 着 和 热 痹。 7.痿证以肢体 软弱无力 , 筋脉弛缓 ,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又称 。 8.针灸的取穴原则是 近部取穴 、 远部取穴 、 对症取穴 。 9.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 崩漏 。 10. 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 疏通经络 、 扶正祛邪 、 调和阴阳 。 11.小儿急惊风具有突然起病的特征,可见有热、 痰 、 风 、 惊 四证。 12.八会穴中脉会 太渊 。 13.八脉交会穴中 列缺 穴和 内关 穴均为络穴相配。 14.小儿遗尿是指 3 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 小便自遗 ,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俗称 尿床 。 15.八会穴中骨会 大杼 ,髓会 悬钟 。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计20分) 1.解结:即疏通经络。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取得通其筋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2. 子母补泻法:以五输穴与五行配合,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运用时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为取穴原则的这种方法称子母补泻法 3. 消渴: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症其中口渴引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 4. 表里经配穴法: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 5. 崩漏:崩漏是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6. 陷下则灸之: 指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以灸治为主 7.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的月经病,临床以月经先期或月经后期或月经先后不定期,常伴有经量、经质、经色的异常为特征,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8主客配穴法:原穴与络穴配合运用则称“主客配穴法”这是根据相表里的脏腑经络先病与后病而运用的,先病者为“主”,取该经的原穴,后病者为“客”,取该经的络穴。 9. 补母泻子法:  ”。 1、热则疾之:热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以清泻热邪。 2、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3、郄会配穴:临床上,郄穴与八会穴可相互配合应用,称“郄会配穴法” 4、着痹: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产生痹证。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湿邪较重的为湿痹 5.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属中经络。 6、寒则留之:寒性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