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词类活用复专题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词类活用复专题资料

词类活用 名词的特殊用法 1.名词作动词。其规律是: 1 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 //名词+代词——之、尔、汝等)。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 可译为“用蹄子踢”。 2 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 //名词+介宾结构)。如“沛公军 ”,可译为“驻札”;“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 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或介宾结构或助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释为“命名”。“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为“称王”。 4 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 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 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 同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词既非叠词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作动词用。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 名词与动词之间用连词“而”、“以”、“且”连接,表示动作的。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 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解释作动词的名词的方法】 (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如:①朝服衣冠。(穿戴)②赵王鼓瑟。(弹奏) (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如:①遂命酒。(摆酒)②歌以赠之。(写歌) (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如:怀其璧,从径道亡。(怀藏) (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用绳系)②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 【注意点】 (1)两个名词连用,究竟哪一个作动词,要看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如:①令赵王为秦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此句上文有“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的内容,故此句必是“瑟”前的“鼓”作动词“弹奏”解,前后形成动宾结构。②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此句是苏轼实地考察,发现水波进入石穴罅,发出“如钟”的声音,以此来否定“敲击说”的,故是后面的“鼓”作动词“敲”解。 (2)是用“替代式”还是用“名+动”式,也要看上下文的文意来确定。如:①怀其璧,从径道亡。(怀揣)(《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藏”还是“怀藏”?上文写到“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于是设计,要求再“斋戒五日”后“乃敢上璧”,蔺相如是“使其从者衣褐”,单身独人偷偷走的,当然不可能带用以藏璧的行李,故只能是“怀藏”。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是“杀”还是“用刀杀”?上文是秦王不肯按相如要求击缻,相如决定“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在这危急之时,秦王的左右急的是立即制服相如,当然是想立即上去杀死相如以保护秦王,怎么可能在心里盘算是用什么武器,故尽管“刃”是与刀相关的,但这里不必译成“用刀杀”。 (3)“名作动”中第四种“把……当作”(“介+名+动”式)与意动用法的区别:“名作动”中“把……当作/看作”是“把自己(这名词)当作/看作”,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把瓮当作);意动用法是“把宾语看成/当作什么”。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即为“把(之)当作老师”。 2.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除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可直接作状语外,一般名词只有与介词组合成介宾短语,才能一起用在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各种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其实这个作状语的名词,此时已活用为以这个名词为宾语的介宾短语,只是介词不出现而已。因此,当用现代汉语去对译这种”名词”时,应把它当作介宾短语处理。这种活用类型、作用及译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 表示比况,表示动作行动的特征和状态,可译为“像……似的”。如“其一[犬]坐于前”,应译为“像狗似的”;“[斗]折[蛇]行”,应译为“像北斗一样”、“像蛇一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译为“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译为“像鸟翅膀似的”。 2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可译为“像对待……一样”或“把……当作……”或“按照……”。如“吾得[兄]事之”,译为“像对待哥哥一样”或“把他当作哥哥”。 3 表示动作行动的工具,可译为“用(按照)……”。如“[箕畚]运于勃海之尾”,应译作“用畚箕”;“失期,[法]当斩”,应译为“按照法令”;“好事者[船]载以入”,应译为“用船”

文档评论(0)

qee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