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布道者”张似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险业“布道者”张似旭.doc

保险业“布道者”张似旭 1900年,张似旭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饶平县隆都白水湖乡(今属汕头市澄海区),早年毕业于汕头市华英学校,随后留学美国,获宾夕法尼亚州哈佛福德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及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妻子是犹他州盐湖城的名门闺秀。1924年回国,在天津英文《华北星报》(the North China Star)任记者、编辑。后出任东吴大学任教授。1927年,任外交公署驻沪办事处特派员一等秘书。旋任上海民国新闻社总编辑。   1940年7月1日,张似旭受到汪精卫政府通缉。1940年7月19日下午,张似旭在上海公共租界内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德商起士林餐厅二楼喝咖啡时被极司非尔路76号特务从背后开枪打死。7月23日,在贝当路(今衡山路)上海国际礼拜堂举行追思礼拜,有中外人士600余人参加,安葬于上海虹桥公墓。   旧中国的保险业“布道者”   1932年9月,张似旭倡议发起组建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得到华安合群保寿、中国、友邦、泰山、四海、宁绍人寿、先施人寿等经营寿险保险公司的积极响应支持。在成立大会上,七家创始成员的保险公司代表一致推举张似旭担任社长。聘用郭佩弦、陈克勤、欧阳婉、沈雷春为编辑。   在他的主持下,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在保险学术和保险实务研究及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创性地组织了一系列有益于发展寿险事业的活动。   主要有:举办寿险演讲会。如组织专家分赴圣约翰大学、大夏大学等院校讲台讲演寿险学理,以激发大学生研究寿险的兴趣,引领消费时尚;配合大学增设寿险科目,如沪江大学、大夏大学等都开设寿险课程,由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派员担任教授;创办函授学校。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附设有人寿保险函授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由专门学者编写寿险讲义,分送给学员进行自修,遇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通过函询讨论解答,鼓励有志于保险事业者自学寿险知识,藉以培养寿险专门人才;译著新书,并组织印刷保险学术出版物。   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定期出版《寿险季刊》、《寿险界》等刊物,编辑出版发行了《人寿保险社会学》、《人寿保险经济学》、《人寿保险招徕学》、《人寿保险推广方法》、《人寿保险概论》、《寿险嘉言集》等6本专著,协助太平保险公司出版发行《保险界》,协助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出版发行《人寿》等刊物。还在当时各大报刊上开辟定期保险专栏,如:《申报》的《人寿保险专刊》,《新闻夜报》的《保险周刊》,《晨报》的《寿险特刊》,《大美晚报》的《寿险专刊》等。   为普及保险的相关知识,传播保险文化,张似旭相继在《时事新报》、《中华日报》、《寿险季刊》、《寿险界》、《银行周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据不完全统计,散见于其中的就有《人寿保险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寿保险与慈善事业》、《节俭与国家前途》强调寿险与储蓄的关系、《生命的经济价值》、《人寿保险与家庭之稳固》、《人寿保险与国家的财源》、《投保人应有的认识》、《人寿保险与人类生命的价值》、《外商在华经营人寿保险事业之概况》等十余篇。他主张要“多设寿险公司,发展寿险事业,聚集全国人民的零星游资,奖励国民的节俭,蔚为国家的富源,国家的宝藏。还以用之于国家的事业,谋人民的福利。”   在张似旭及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的积极倡导和影响下,国人的寿险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观,渐渐深入人心,一度扭转了中国学术理论界对保险学术研究不够重视,保险专业书刊不多,以及社会民众漠视保险的状况。   1938年上半年,中共上海地下党根据上级的指示,仿照“银联”的形式,秘密发起筹组“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团结保险职工开展救亡图存的群众运动,得到张似旭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由于张似旭在保险业界的崇高声望,“保联”成立时被聘为理事会的名誉理事,在征求会员和筹募经费活动中,他还担任了征求会员委员会的名誉总队长。   首倡中国保险年鉴   解放前造成中国保险业落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保险业界尚未建立起系统的调查统计工作,各保险公司的历年营业状况,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可资借鉴,因而保险公司各自为政,在业务上盲目竞争,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其结果是大多数民族保险公司朝兴夕废,很难长久。张似旭认为,不建立保险统计工作不足以振兴民族保险业,不依靠科学管理不能够与外商保险公司相抗衡而挽回利权。有鉴于此,张似旭乃有搜集保险业务材料编制年鉴的创议,得到业界有识之士的赞成附和。1934年7月,张似旭以“阐扬保险学理与?集业务材料”为宗旨,指定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的年轻编辑沈雷春主持编辑年鉴事宜,并在各方面鼎力支持,勤于指导,初稿出来后为之作序勉励,促成壮举。   经半年的艰辛努力,1935年3月,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保险年鉴在1935年《保险年鉴》问世,由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出版发行,开创了中国保险发展史的先河。张似旭在序言中客观评价云:“虽不能尽善尽美,然在我国保险业中,尚属不可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