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樟树刺吸性害虫的发生与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国樟树刺吸性害虫的发生与防治.doc

宁国樟树刺吸性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摘 要:介绍了宁国香樟树常见的剌吸性害虫樟脊网蝽、樟树袋盾蚧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为防治樟树刺吸性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樟树;刺吸性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97-02 香樟树形美、生长快、花香、叶绿,城市街道、公路两旁、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是宁国市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然而,近几年宁国樟树因刺吸性害虫危害造成的叶色变黄、落叶、枝条枯死,甚至于整株死亡的现象日渐增多。经调查宁国危害樟树的刺吸性害虫有粉虱、红蜘蛛、樟脊网蝽和樟树袋盾蚧等,危害较重的主要是樟脊网蝽和樟树袋盾蚧,现将这两种危害较重的害虫发生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1 樟脊网蝽 1.1 危害特点 近几年,随着樟树在城市绿化中利用的增加,樟脊网蝽的危害也逐年加重,在宁国城关地区的行道树、厂矿企业、生活小区内的樟树发生普遍、危害也较重,公路两侧行道树发生较轻。樟脊网蝽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叶背刺吸叶汁液,中下部叶片危害相对较重,被害叶片正面成浅黄白色小点或斑块,反面为褐色小点或锈色斑块,发生严重的可造成全叶枯黄失绿,最后造成落叶。同时网蝽分泌物可诱发煤污病,对树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1.2 识别特征 樟脊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主要危害香樟、大叶樟。成虫:体长3.5~3.8mm,宽1.6~1.9mm,体扁平,椭圆形,茶褐色。头小,腹眼黑色,单眼较大,触角稍长于身体,黄白色。头卵形网膜状,其前端较锐,盖没头;前胸背板后部平坦,褐色;密被白色蜡粉,侧背板白色网膜状,向上极度延展。前翅膜质网状,白色透明有光泽,翅中部稍前和近末端各有一个褐色横斑,翅末端钝圆。足淡黄色,跗节浅褐。胸部腹板中央有一长方形薄片状的突环。卵:长0.32~0.36mm,宽0.17~0.20mm。茄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期淡黄。若虫:一龄体长0.5mm,宽0.2mm左右,椭圆形。初时乳白色,取食后为淡黄,腹背暗绿,各足基节黑色。 1.3 发生规律 在宁国1a发生4代,以卵在叶片主脉和第一分脉两侧叶片组织中过冬,越冬卵在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为若虫。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6月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6月中旬成虫死亡。第二代若虫于6月上旬末至中旬孵出,8月上旬成虫死亡。第三代若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出,9月中旬成虫死亡。第四代若虫8月下旬至9月下旬孵出,9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卵,至11月陆续进入越冬场所,12月上旬成虫全部死亡。成虫和若虫性喜荫蔽,不甚活泼,初孵若虫聚集叶背刺吸危害。卵成行产于叶背主脉和第1分脉两侧的组织内,疏散排列,上覆灰褐色胶质或褐色排泄物,每叶有卵多达数十枚。 1.4 防治方法 应该在各代的成虫、若虫发生初期防治,重点做好第一代防治工作。一般在第一代若虫期仔细喷药后全年能得到控制。在宁国5月、6月上旬防治第一、第二代若虫效果较好。可用生物农药1.2%苦烟乳油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化学农药40%乐斯本1 500倍液、10%吡虫啉1 500倍液等防治,效果都较好。 2 樟树袋盾蚧 2.1 危害特点 2012年春宁国津河西路等主要街道1 000多株樟树受袋盾蚧危害,出现了不同程度枝条枯死现象,出现了1/2枝叶枯死、1/2枝叶还是绿色的情况,群众称樟树出现了“阴阳脸”。危害相对较轻的直径3~6cm的枝条枯死、后期落叶,严重的几乎整株枯死,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 此虫只危害香樟,危害时先在枝梢、干、叶腋群集,后逐渐覆盖枝、干。枝干虫口密度达到15头/?2以上,虫株率达80%以上,引起枝干及全株枯死。由于香樟袋盾蚧1a发生多代,成虫有蜡质介壳防护,给防治带来很多困难,极易造成扩散蔓延,如不及时治理,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将会导致香樟大范围枯死,给城市园林景观造成严重损害。 2.2 识别特征 介壳:雌介壳全长1.5~2.0mm、宽0.8~1.1mm,犁形,后部稍大,偏向一侧;灰白色;蜕在前方顶端,1龄蜕在前,油浸状褐色;2龄蜕在1龄蜕后,背面常有蜡质,蜡质去后为黄褐色或褐黄色。雄介壳全长0.8~1.1mm、宽0.3~0.4mm长扁条形,白色,有纵脊纹条3条;蜕在前端,仅1个,油褐色。雌成虫,体长1~1.18mm、宽0.54~0.6mm,纺锤形或橄榄形,以后胸或第一腹节最宽。触角相距很远,仅有一根鞭毛。卵紫红色,长椭圆形,长0.16mm宽0.11mm。 2.3 发生规律 香樟袋盾蚧在宁国1a发生3代,以二龄若虫或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7月、9月是第一、二、三代的危害期。越冬代雌虫3月开始羽化,飞翔力弱,羽化后飞向雌虫交尾。雌虫继续发育泌蜡形成介壳,4月中旬开始产卵于介壳下。雌虫产完卵即死亡。第一代卵孵化初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是卵孵化盛期,5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