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开阅读2008高考研讨会材料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8年高考研讨会材料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许富生
一、2007年高考回顾
1、2007年高考回顾
2007年高考试题特征
①稳中有变
②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原则
③与高中新课程改革接轨的步伐加快,特别体现在对人类古代文明史的考查力度上。
二、2008年高考新变化及备考策略
1、2008年高考新变化
2008年高考历史和文综考试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没有根本变化。但结合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可在第二轮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以文明史观梳理历史线索
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学习要点和解析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
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中国
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文化 儒家 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之主 思想 建议
流思 的演 宋明发明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
想的 变 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演变 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
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既要了解儒家思想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也要了解其他学派思想对其演变和发展的影响;并能从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思考: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何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怎样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要有哪些代表性的思想主张?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剧烈的动荡中不断进步。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政治上,周王室的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这一切促使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意义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转型时期,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局面?其实质及影响是什么?传递了哪些时代信息?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 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性善论”等。荀子的思想——人定胜天思想、“性恶论”、“礼法论”等。从孔子创立儒家提出学说,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特点 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地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思考: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3、汉代儒家主流(正统)思想地位地确立
背景 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罢黜面家,独尊儒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的民想 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②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③“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的主张。
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讲座考试答案.doc
- 公务员行测-言语解-内容讲解病句分析.doc
- 公务员职业道德读B测试卷.doc
- 公务员论文行政公行为论文.doc
- 公务员邓小平理论题及答案.doc
- 公务员面试典型题——人际关系2.doc
- 公务员面试典型题——人际关系3.doc
- 公务员面试典型题——人际关系5.doc
- 公务员面试典型题——情景应变2.doc
- 公务员面试典型题——组织管理1.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