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课目标: 1、学习积累文字词汇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品析课内精彩段落。 2、再次品读课文,巩固理解课文内容及明白的道理。3、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重难点:把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 1、《三打白骨精》本文通过记叙( )故事,体现了( )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 )。 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 ),作者是( )(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 )的孙悟空;( )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 )的唐僧。《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 )……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 )(曹雪芹 清)、( )(罗贯中 明)、( )(施耐庵 明)。 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起因:( );⑤经过:( );⑥结果:( ) 4、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名: 《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词两首: 1、《词两首》 《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 )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 )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 )形象,赞美了( )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 )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 ),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 )。 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5、《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 )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 )。 6、《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 ),塑造了一位( )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 )。 7、《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 ),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 )。 螳螂捕蝉: 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 )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 )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 )。 2、“那螳螂拱着身子,举着前爪,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藏着祸患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我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 4、《螳螂捕蝉》是一篇( ),文中的少年( ),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 )。 (一)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