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硬岩地质条件下抓法连续墙成槽施工探讨
硬岩地质条件下冲抓法连续墙成槽施工探讨
邱浩文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文冲项目部)
摘 要 地下连续墙在地铁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广州地铁五号线文冲站连续墙施工实例,介绍了硬岩地质条件下冲抓法连续墙成槽施工工艺,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 冲抓法 硬岩地质 连续墙成槽
前言
中铁隧道集团在参加上海地铁施工时,积累了丰富的软土地质连续墙成槽施工经验,对硬岩条件下的连续墙施工接触较少。此次广州地铁五号线文冲站连续墙施工所遇地层为混合花岗岩中风化带,采用冲孔桩机与液压槽壁机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施工经验总结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地东路和石化南一街正下方,与石化路正交。文冲站设计起讫里程为YDK31+561.898~YDK31+796.098,全长234.2m;明挖站前折返线(渡线)起讫里程为YDK31+518.098~YDK31+561.898,全长43.8m;明挖站后折返线起讫里程为YDK31+796.098~YDK31+908.833,全长112.735m(含竖井兼轨排井在内)。明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连续墙,标准幅长为6m,主要穿越以下地层:
1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筑的杂填土、少量素填土及耕植土。人工填土呈褐黄红、褐黄、灰褐等色,多呈松散状态,部分已固结且不均匀,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垃圾或少量砂砾组成。顶部局部为0~0.7m厚的混凝土路面,耕植土为灰黑色、褐色等,主要为粘性土含植物根系,分布在文园山一带,素填土、杂填土主要分布在除文园山一带的地段。层厚0.3~4.5m,平均厚1.85m。
2-1B淤泥质粉质粘性土:深灰、灰黑色,呈饱和、软塑状。含有少量的有机质、腐殖质,局部夹有薄层粉细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度较高。层厚0.8~6.1m,平均厚2.24m;顶面埋深1.5~10.7m,平均埋深4.88m。
2-2淤泥质中砂:褐灰~灰黑色,局部灰黄色,呈饱和、松散状态,不均匀含有淤泥5~20%。层厚0.95~5.1m,平均2.23m;顶面埋深2.5~7m,平均4.8m。
2-4粉质粘土:褐黄、浅灰黄、浅灰白、浅灰绿等色,呈湿、可塑状,局部质较纯,不均匀含有10~20%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8~3.8m,平均1.84m;顶面埋藏深度1.9~7.0m,平均4.21m.
3-2中粗砂:灰白、灰黄色,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不均匀混有10~20粘性土。层厚0.8~2.2m,平均1.91m,顶面埋深10.1~14.0m,平均12.19m。
4-1粉质粘土:浅黄色、褐黄红、灰等色,呈湿、硬塑~可塑状,局部质较纯或具斑状构造,不均匀含砂5~30%,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1.1~5.6m,平均2.75m;顶面埋深3.2~11.8m,平均7.58m。
4-2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灰黑色,呈很湿,可塑~软塑状,含少量腐植物,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局部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层厚0.8~1.5m,平均1.07m,顶面埋深5.0~5.9m,平均5.43m。
4-3粉质粘土:褐黄、褐黄红色,呈稍湿,硬塑状,局部可塑状,不均匀含石英砂和碎石5~25%。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1.0~4.8m,平均2.68m,顶面埋深0.3~6.8m,平均1.43m。
5-2硬塑状粉质粘土:由垩系砂岩风化残积形成,紫褐、褐红色,局部黄褐色;呈稍湿,硬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5~4.1m,平均2.11m,顶面埋深0.0~15.6m。
5Z-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由震旦系混合花岗岩风化而成,黄褐、褐黄红、灰红等色,呈稍湿,硬塑状,不均匀含石英砂5~25%,遇水易软化、崩解。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8~10.85m,平均3.7m,顶面埋深0.5~15.0m。
6Z-2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紫褐、褐红、褐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辩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1.5~5.6m,平均3.1m,顶面埋深2.5~17.2m。
7Z-2强风化混合花岗岩:黄褐、褐红、紫褐色,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结构清晰,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岩块用手可折断,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1.2~10.0m,平均3.89m,顶面埋深0.5~26.6m。
8Z-2中风化混合花岗岩:灰绿色,局部黄褐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少见褐色铁、锰质浸染,受构造影响,局部岩芯见不同程度不同的绿泥石化镜面、擦痕等构造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研究生道德与学规范测试.docx
- 研究综述写作样 张秀玲0930.doc
- 研究论文~AP防水卷材在路桥中的机理分析与实践.doc
- 研究:砒霜有助长罕见白血病患存活时间及砒霜评论.doc
- 研究论文~聚酯强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doc
- 砖题库: 公务常识_(绝对全).docx
- 砝码天平和仲恒器价格.docx
- 破培养难题 育流人才.doc
- 破裂强度试验机电脑式电子万能试验机价格.docx
- 破解“看得见的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难题.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