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化学(必修)期末复习试题3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试题三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2.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导致的核泄露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成份是碘131和铯137,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的质子数是55,铯137的质量数是137
B.铯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碘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碘元CH2=CH—CH2OH。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此有机物中有三种官能团:碳碳双键、羟基、甲基
D.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18g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②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③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⑤4℃时5.4mL的水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9NA ⑥0.1molOH-含NA个电子 ⑦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A.③⑤⑥⑦ B.③⑤⑥ C.①②④⑦ D.③④⑤⑥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次实验需要测定三次温度数据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6.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观点不能用于解释下列化学事实中的
A.氧化还原反应 B.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C.加成反应 D.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
10. 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11.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反应2HI(g) H2(g) + I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 I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② 生成1 mol H2同时消耗1 mol I2;③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④ 生成2 mol HI同时消耗1 mol H2;⑤ 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不再变化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
12. 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吸收的能量大于B吸收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放出的能量大于C放出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时,属于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 AD2 B. BC2 C. AC2 D. BD2
13.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⑤在ⅥA族元素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稳定性最好,而在ⅣA族元素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稳定性最差⑥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之一是作用力的强弱不同 A.②④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4.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 + B 2C (A、B、C均为气体),若最初加入的A、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
是 A. 2.8 mol B. 1.6 mol C. 3.2 mol D. 3.6 mol
15. 如下图,向A充入1molX、1molY,向B中充入2molX、2molY,起始时A、B的体积相等都等于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 (g)+ Y(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餐饮服务从业人培训讲稿.doc
- 饮料灌装生产流线PLC梯形图控制设计说明书.doc
- 饮食中的有机化物——乙醇.doc
- 饲料原料目录征意见稿.doc
- 饲料添加剂申报料天水市).doc
- 首届全国中学生理化学科能力竞赛高一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全国总决赛试题.doc
- 首都师范大学-物化学.doc
- 香烟中的主要有化学物质.doc
-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第五章.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概论第三次作业.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