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平行四边形案第二课时
第章. 求证:AB=BC=CD=AD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BC,AB=CD
又∵AB=BC
∴AB=BC=CD=AD
学生E: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点
求证:AC⊥BD,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BC和∠ADC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OB=OD
∴AC⊥BD,AC平分∠BAD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同理得:AC平分∠BCD
BD平分∠ ABC和∠ADC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感知菱形性质的特殊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整个过程重新回顾了命题证明需经历的步骤,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奠定了基础。再次整个过程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菱形性质的论证过程,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性质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丰富了交流的内容,激发了交流的气氛,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同学间的沟通、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际效果: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大多数同学会象B同学和C同学那样运用合情推理的方式论证,对于D同学的问题,个别学生在回答已知时,只写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未注明里面已隐含的一组相等的邻边,导致证明时,遇到了困难。另外对于E同学的问题,学生们回答的思路也是多角度的,有想到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也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在多种思路中老师引导同学做了优化选择,并且利用课件作了展示,加深了印象。
(三)归纳应用Ⅰ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题以熟悉巩固菱形的性质。
2、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例2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
通过以上已知条件你能获得哪些结论?若将菱形ABCD的边长改为10cm.
你又能获得那些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题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本环节将教材的例题加以改编,以开放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两个问题的设置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实际效果:由于问题开放性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不同的问题。所以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课堂上利用课件展示了对角线AC及菱形面积的求解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几何语言的严谨性。
师:同学们再来看例题的图形,你还会发现什么?
3、方法总结:
学生F: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可以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可以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因此关于菱形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学生G: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a、b则菱形面积为ab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智力差异,每道例题学完后,总有部分学生对例题所讲的思想方法、解题思路掌握得不牢靠,在例题教学后回顾和总结解题思路则显得十分必要。在反思中,学生对例题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试一试:(1)已知: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
求证:(1)△ABE≌△ADF
(2)连接AC你能确定AC与EF的关系吗?
(3)已知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8,则周长为20 面积为24
设计意图: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该练习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深化对菱形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转换能力与探索能力。
5、想一想: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观察它与我们刚学习的菱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是怎样定义的?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你能证明他们吗?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矩形、菱形性质的探索、论证过程,不难想到:从正方形的定义出发探讨正方形所具有的性质,这既是对矩形、菱形性质本身及探索方法的巩固,又把证明作为了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对证明的全面理解。
实际效果:虽然学生对于正方形的书面定义有所淡忘,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应该具有矩形和菱形具有的一切性质。对于正方形性质的证明,课堂上学生们采用的是合情推理的方法,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有据,老师均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另外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件进行了总结,加深印象。
师:同学们归纳、论述的很好,但不知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大家是否会用,不妨试一试!
6、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理光学竞赛单检测卷答案.doc
- 物理优化方案课作业全解.doc
- 物理化学1-5习题解.doc
- 物理化学思考题答案.doc
- 物理化学教案第章 气体.doc
- 物理化学(天津学第四版)上册答案完整版.doc
- 物理化学(天大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1.doc
- 物理化学第八~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师).doc
- 物理备课资料新教版必修1: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教案.doc
- 物理哲学 Wod 文档.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oc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pdf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物业管理服务报价表完整优秀版 .pdf VIP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doc VIP
- 莒县鸿瑞矿业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型石灰窑项目(三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docx VIP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 ZOOM声乐乐器L-12 快速入门 (Chines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基于单片机的宠物喂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 中小学(三阶魔方的复原)校本教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