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的复制 微生物教研组 郑方亮 建立高活性的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噬菌体复制周期 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adsorption) 侵入(penetration) 脱壳(uncoating)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装配和释放 (assemblage and release) 吸附(adsorption): 病毒粒子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接触、结合,分两步。 病毒吸附蛋白 病毒表面蛋白质(壳体蛋白或包膜糖蛋白)的性质决定了病毒与敏感的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这些能够识别细胞受体的病毒体表面结构蛋白分子能吸附于细胞受体,这样的病毒表面结构蛋白称为病毒吸附蛋白(virus attachment protein,VAP) 受体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病毒细胞受体是能被病毒吸附蛋白识别,使病毒特异性地进入细胞,启动感染发生的特殊细胞位点。病毒的细胞受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亲和性,并影响病毒的致病性。 影响受体选择的因素 病毒吸附位点与宿主细胞膜密切接触 存在受体--相关信号传导途径 受体干扰 病毒吸附的环境因素 温度:一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病毒的吸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离子环境:在一定浓度的阳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促进病毒对细胞的吸附。 pH:由于病毒与细胞的吸附反应的第一步是以静电引力结合,环境pH对其结合是有影响的,不同的病毒--细胞系统吸附反应的最适pH有很大的不同。 侵入(penetration) 脱壳 (uncoating) 直接注入 依靠细胞酶 利用病毒自身翻译的酶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基因组的复制 非结构蛋白的合成 结构蛋白的合成 病毒生物合成分期进行 病毒基因组早期基因的表达 早期蛋白:参与病毒核酸复制的蛋白;参与改变或抑制宿主细胞大分子合成的蛋白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病毒基因组晚期基因的表达 晚期蛋白:用于病毒装配的结构蛋白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单股正链RNA病毒 单股负链RNA病毒 单股双意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DNA病毒 不产生亚基因组mRNA的正链RNA 产生亚基因组mRNA的正链RNA 负链RNA病毒 双意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DNA病毒 装配(assembly) 细胞质内 释放 release 裂解 出芽 出芽的过程 植物病毒的感染 1)植物病毒感染所表现出的特异性与吸 附无关 2)携带病毒的介体在植物上取食(具吸吮 口器的昆虫) 3)自然或人为造成植物细胞壁破损(如 摩擦接种) 4)经植物细胞的胞外连丝进入,增殖后经 胞间连丝扩散 * * 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 病毒只能在其敏感的宿主细胞内复制,为了研究病毒复制的方便,应首先建立适于病毒复制的细胞培养系统 优点: 噬菌体的敏感菌在试管、平板上 直接培养,其数目易控制; 可建立同步感染,噬菌体繁殖结果易观察; 噬菌体和细菌的繁殖周期都很短 1. 噬菌体——细菌培养体系: 优点: 离体条件下,避免机体内的控制机制、激素、遗传因素和免疫状态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2. 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 叶肉细胞 单细胞 原生质体 果胶酶 纤维素酶 3. 植物病毒——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系 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而仍有代谢活性的 原生质部分称为原生质体。 可逆吸附: 由随机碰撞、布朗运动、静电引 力引起。 不可逆吸附: 病毒粒子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异性 的化学组分形成牢固的结合,病 毒体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则吸附 病毒不再感染。 一些不同的病毒利用相同的受体 逆转录病毒和疱疹病毒共用CD4 细小RNA病毒和腺病毒共用CAR 包膜病毒的进入 无包膜病毒的进入 直接将基因组注入细胞内 内吞 细胞核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方法(生)-XRD1综述.ppt
- 病毒性结膜炎技术方案.ppt
-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技术方案.ppt
-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技术方案.ppt
- 病毒性脑炎护理技术方案.ppt
- 方法1.1电磁辐射与结构综述.ppt
- 病毒性脑炎刘利娜技术方案.ppt
- 病毒性皮肤病技术方案.ppt
- 病毒性皮肤病与护理技术方案.ppt
- 方法1.3粒子(束)与的相互作用综述.ppt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