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电动机及基本控制电路
第五章 电动机及其基本控制电路
第一节 磁路与变压器
5.1.2 变压器
一.变压器是利用互感原理工作的电磁装置,它的符号
如图5-1所示,T是它的文字符号。
1.变压器的用途:变压器除可变换电压外,还可变换电流、变换阻抗、改变相位。
2.变压器的种类:按照使用的场合,变压器有电力变压器、整流变压器、调压变压器输入、输出变压器等。
二.变压器的构造
变压器主要由铁心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铁心是变压器的磁路通道,是用磁导率较高且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制成,以便减少涡流和磁滞损耗。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心式和壳式两种,如图5-2(a)、(b)所示。
线圈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是用漆色线、沙包线或丝包线绕成。其中和电源相连的线圈叫原线圈(初级绕组),和负载相连的线圈叫副线圈(次级绕组)。
三.基本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按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在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从而在原、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如图5-3所示。
1.变换交流电压
原线圈接上交流电压,铁心中产生的交变磁通同时通过原、副线圈,原、副线圈中交变的磁通可视为相同。
设原线圈匝数为N1,副线圈匝数为N2,
磁通为F ,感应电动势为
由此得
忽略线圈内阻得
上式中K称为变压比。由此可见: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端电压之比等于匝数比。
如果N1 N2,K 1,电压上升,称为升压变压器。
如果N1 N2,K 1,电压下降,称为降压变压器。
2.变换交流电流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变压器输出功率与从电网中获得功率相等,即P1 = P2,由交流电功率的公式可得
U1I1 cosj1= U2I2 cosj2
式中cosj1——原线圈电路的功率因数;
cosj2——副线圈电路的功率因数。
j1,j2相差很小,可认为相等,因此得到
U1I1 = U2I2
可见,变压器工作时原、副线圈的电流跟线圈的匝数成反比。高压线圈通过的电流小,用较细的导线绕制;低压线圈通过的电流大,用较粗的导线绕制。这是在外观上区别变压器高、低压饶组的方法。
3.变换交流阻抗
设变压器初级输入阻抗为|Z1|,次级负载阻抗为|Z2|,则
将代入,得
因为
所以
可见,次级接上负载|Z2|时,相当于电源接上阻抗为K2|Z2|的负载。变压器的这种阻抗变换特性,在电子线路中常用来实现阻抗匹配和信号源内阻相等,使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
解1:次级电流
初级电流
输入阻抗
解2:变压比
输入阻抗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如图5-4所示。
1.定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由机座、铁心和定子绕组组成。
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由三相对称绕组组成,按一定规则连接,有六个出线端。即U1-U2、V1-V2、W1-W2接到机座的接线盒中,定子绕组接成星形或三角形。
图5-5 (a)是定子绕组的星形连接图;图5-5 (b)是定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图。
2.转子
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旋转部分,由转轴、转子铁心和转子绕组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输出机械转矩。跟据构造的不同,转子绕组分为绕线式和笼型两种,图5-6(a)所示为笼型绕组,(b)为铸铝的笼型转子。
5.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旋转磁场的概念
将对称三相电流通入在空间彼此相差120°的作星形连接的三线圈。
设三相电流为: i1=Imsin(w t)
i2 = Imsin(w t – 120°)
i3 = Imsin(w t + 120°)
其波形如图5-7所示。
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在三相绕组的空间上就会产生旋转磁场,如图5-8所示,为方便分析,规定电流为正值时,电流从线圈的首端(即U1、V1和W1)流向末端(即U2、V2和W2)。图中首端用 ? 表示,末端用 ⊙ 表示,反之电流由末端流向首端。取w t = 0°、90°、180°、270°和360°五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章 筹资管(下).doc
- 第五章 算术运、逻辑运算、控制语句.doc
- 第五章 系统设命令与优化VFP.doc
- 第五章 细胞增、分化、衰老和凋亡.doc
- 第五章 经典学理论.doc
- 第五章 维生素辅酶.doc
- 第五章 综合指分析.doc
- 第五章 综采工面供电系统.doc
- 第五章 职业性害因素与职业病.ppt.Convertor.doc
- 第五章 课后练题与答案.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