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篇第一讲古代典籍中「天」观念的形成及演变
先秦篇 第一講 古代典籍中「天」觀念的形成及演變
第一節 「天」觀念的形成
天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天具有:
1、形上天-作為一形上學意義的實體觀念
2、人格天-作為人間之最高的主宰觀念
作為中國哲學之觀念探究的時候,可以發現在古代經典中「天」是常常代表一種規律和理序,認為天具有形而上的成份,故可將之定為「形上天」的觀念。若天指具有賞善罰惡的能力,天是代表意願性的,而這種意願性為本的角度來論,這個天會有賞善罰惡,就代表他有人格的或天意的要求在裏面,這就不是形而上的天,而是人格天。
一、形上天
只表一實體,只有理序或規律,而無意願性。天道作為一實體看,即成為萬理之存有性根據。
二、人格天
即原始信仰中之「神」,作為人間之最高主宰。故「人格天」之中的天具有審判意,而其主要作用在於決定政權之興廢。此天,和形上天不同,乃因「人格天」有意志,然此意志不是自私的,是「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又如《論語》中之「天喪予!天喪予!」這一概念已經更加含有了命運的理念的天在裏面。而不純粹是「人格天」的原意。
第二節 《詩經》中之形上天的觀念
《詩經》中「形上天」觀念裡,指以「天」作為「形上學意義的實體」觀念。如《周頌.清廟之什.維天之命》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純亦不已。
不解為丕(大;非常的顯明)。在這裡人是受命之於天,人要從天的根源上去獲得一個政權的依據,所以會講「天命」、「天子」。「當我們去面對這樣的天觀念時」的這句話,其實表現出人去受命於天,而天具備一種根源意涵的實體。人去學習這個天,效法這個天,而在人世間成為一個領導者的時候,他的德就如同天之德一般,那這時候我們就把「唯天之命」的天,當做形上本體意義的天。
《大雅.蕩之什.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就是存在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序和規則,天去創造宇宙萬有。有人認為這是天的一種自然狀態,然儒家基本上不會從這個角度去論述天,即使孔子《論語》言: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萬物並育而不害。
其中的「天」,也不是指純粹物質的自然之天。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對於一個天道意義而言,是人在於天,或者是宇宙萬有在天之下,那麼這時候的「天生烝民」的天,是不是應該解釋為形而上的呢?然事實上《詩經》所呈顯的文字意義,有如「陰陽」的概念,《詩經》中的陰陽所指的是「山之南,水之北」、「水之南,山之北」,或是氣候的冷暖,或向者太陽、背者太陽的地形,或是一個物體所處的位置。所有《詩經》的陰陽幾乎都是屬於前述的觀念,沒有一個陰陽代表的是哲學的意涵。如果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之時,那麼這個天,是不是可以被懂成一個自然界的最高存有?如果這麼去懂它是一個存有的意思,是一個實體的話,那這個天是形而上的。「有物有則」既然把一個實體義的天懂成有理序規則或律則的時候,那這樣的天應該是形而上的,因它不會具有天意等的概念。所以,應該是屬於形而上的天。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這樣的概念是代表天的運載,它沒有任何的私心。它是自然運載者,自然的存在這個地方,而做為人世間的領導者,也是效法天所賦予的準則,來帶領他的同胞,而通過他的德性,影響到所有的邦國,成為他們的表率。這裡的「無聲無臭」描述形上天的特性,表示無意願性,天道是無聲無臭的,這時天指的是一個實體。
第三節 人格天、鬼神和天命觀
一.「天」和「帝」的觀念
即原始位格中之「神」,作為人間之最高主宰;《書經》亦有此觀念以作為政權興廢之主宰。《詩經》中多用「帝」稱主宰意義之天,有時亦用「天」稱「人格天」。中國的天具有人格性的意涵在裏面,天有可能不是用天的觀念去表現,可能用神的觀念,用鬼的觀念,用帝的觀念去把它表現出來。故在中國早期的書籍如《詩經》、《書經》裏的殷商的部分,用「天」的觀念很少,多用「帝」的觀念,到殷商末年周初之時「帝」和「天」並用,至周以後,「天」幾乎取代了「帝」的概念。如在《詩經》、《書經》轉化的過程中,帝和天的使用次數是不一樣的,在《詩經》,天用了一百一十八次,而帝是四十三次,顯然天比帝多,那《詩經》因為有(商頌),自然會有帝的延用。另在《書經》裡天有一百一十六次,因為,《書經》有很多的篇章是更晚的了,像《書經.洪範》中帝用了二十五次,因此,我們會說「帝」就是殷商氏族神的代表,而「天」是周的氏族神的代表。可是不管帝或天,皆是一個至高無上的代表,宇宙的主宰者,它是一個至上神的概念,而氏族神只代表這個氏族,在《詩經》、《書經》出現的很多,這方面來講的話,天與帝的概念,我們只能說殷商人比較用「帝」的概念去解釋,而周比較用「天」的概念去解釋至上神。
而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銘文即可窺知在殷人的觀念中,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白菜类蔬菜栽培技术 (3).ppt VIP
- 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清单.xlsx VIP
- 2024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设计”赛项样题-第四套 .docx VIP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信息科技考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退工原因变更申请表 .pdf VIP
- DB15T+3686.3-2024物业管理服务规程 第3部分:秩序维护.pdf VIP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设计中职样题.docx VIP
- 大学生简历毕业生简历求职简历 (27).docx VIP
- 《DB15T 970-2024居住物业管理服务规范》.docx VIP
- 【课件】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