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源激素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源激素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内源激素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姓名:王清泉 学号:01139 导师:梁建生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扬州 225009) 小麦产量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产量形成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同化物的积累(源)。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激素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参与产量的形成。 研究表明,不仅是植株自身的养分能促进分蘖的形成,激素在分蘖形成中也起着特殊的作用。Thoren(1962)、Laude(1976)等认为,分蘖退化的原因较少表现为对同化物的竞争,而更多的是由于对激素的竞争或是由于激素平衡的改变。梁振兴等人认为,小麦分蘖的发生和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玉米素(Z)含量有关,尤其和两者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当IAA/ZR+Z值低时,利于分蘖的发生,反之,则不利。激素也参与了穗粒数形成过程的调节。Walpole和Morgan(1973)认为,不同部位的小花呈现不均衡性与先发育的花中输出大量生长素阻碍其它花的发育有关。Morgan曾发现,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小麦施用ABA溶液,引起花粉育性和穗粒数的降低。 在高产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是提高粒重。籽粒的建成与CTK密切相关。Michael等(1972)研究发现,大粒品种的籽粒中CTK活性显著高于小粒品种。Wheeler(1976)、Radley(1978)等发现,在较老的发育充实的籽粒中生长素含量高。刘仲齐(1992)对三个不同千粒重的小麦品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IAA与淀粉积累速度与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1.不同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 基本苗 N肥基追比 穗数 (万/亩) 穗粒数 (粒/穗) 千粒重 (克) 理论产量 (千克/亩) 12万 24万 3:7 5:5 7:3 3:7 5:5 7:3 25.645 25.943 26.734 32.173 33.161 35.408 42.758 40.377 39.805 38.117 37.784 36.685 49.335 50.981 48.686 50.539 49.132 43.449 534.03 540.96 518.08 620.751 606.763 564.378 从不同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中可以看出,在12万基本苗条件下,N肥基追比3∶7和5∶5处理产量差异不明显;而基本苗的24万的三个群体中,以基追比3∶7产量最高,7∶3产量最低,这主要是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几个肥料处理之间最终成穗数差异不大,而后期肥料充足,则有利于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重。同时也可以看出,前期施肥的比例越高,穗数越多;后期施肥比较越高,穗粒数和粒重越高。 2. 小麦体内激素含量变化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2.1 激素含量与小花分化数的关系 2.1.1 花前小麦主茎幼穗中激素含量变化 花前小麦主茎幼穗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如表2所示。IAA、GA在穗分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长锥伸长期,两种激素含量都较高,单棱期含量下降,自小花原基分化期起激素含量又逐渐上升,至雌雄蕊原基分化期IAA和GA含量达到了最大值,孕穗期又急剧减少,这表明IAA和GA对小花分化有促进作用。ZR含量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单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说明ZR促进小穗、小花分化。ABA含量总体上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孕穗期ABA的急剧升高,可能是导致小花退化的主要原因。 表2.不同生长时期小麦主茎幼穗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单位:ng/gFW) 穗分化期 IAA GA ZR ABA IAA/ABA 生长锥身长期 831.0 414.0 211.5 193.5 4.29 单棱期 547.1 210.2 501.6 200.3 2.73 小花原基分化期 803.0 275.1 242.2 _ _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960.9 744.2 395.1 514.6 1.86 孕穗期 743.5 83.7 191.0 953.5 0.77 2.1.2 分蘖数与激素的关系 图1显示了单株茎蘖发展动态。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分蘖不断发生,茎蘖数增加,至拔节期分蘖数达到最高。拔节期至孕穗期分蘖数急剧下降,这时主茎幼穗中ABA含量突然升高,IAA/ABA值减少(表2),这说明主茎中较高的ABA抑制了幼小分蘖的生长,导致幼小分蘖迅速衰亡。孕穗期以后茎蘖数变化比较平稳。 图1.茎蘖发展动态 2.1.3 功能叶片中激素含量差异 表3显示了小麦植株不同功能叶片中的激素含量差异。其中GA、IPA、ZR含量差异不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BA含量上。小花分化期第7叶中的ABA含量仅为640.7ng/g·dw,而第6叶含量为第7叶含量的4.2倍。孕穗期两张功能叶片情况与之相似。由此可以认为,ABA与同化物输出能力和叶片衰老有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