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考试: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常见考点: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doc

辽宁教师考试: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常见考点: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教师考试: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常见考点: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来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因素能否相互协调。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一)群体的含义   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二)群体的基本特征   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一)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二)非正式群体   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的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   (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一)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三)课堂气氛   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一)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2.课堂常规的建立   3.学生座位的分配。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2.课程表的编制   3.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对问题行为进行分类,角度不同,那么结论也不同。一种情况是,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另一种情况是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