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我不是拯救者,也没法给出路.docVIP

苏童:我不是拯救者,也没法给出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童:我不是拯救者,也没法给出路.doc

苏童:我不是拯救者,也没法给出路 苏童。   摄影 / 张正   苏童今年五十岁了。   知天命的年龄,苏童也明白自己“就那些读者”。“从一个最俗气的角度讲”,咖啡馆里,苏童点燃一支中华烟,诚恳地说,“你累死累活,跑码头,耍嘴皮子,也就多那么一万个读者,了不起了。”   他的最新长篇《黄雀记》的出版,相比三年前被热烈讨论的《河岸》,显得有点冷清。这也是苏童自己选择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他会礼貌地拒绝记者采访,说太忙。苏童知道这样会给人以不太好打交道的印象,“没办法,我人其实很好的,你见了就知道了,”苏童老老实实地说。   读纯文学的人越来越少,作家自己也适时地选择了沉默。至于对现实的态度,他选择用作品说话。2009年出版的《河岸》中,苏童将整个故事置于“文革”的背景下,“第一次正面描述一个时代”。而他的新长篇《黄雀记》延续这条路线,也试图更进一步,描述社会现实中“最难讲述的那部分”,从1980年代到2000年左右,绵延大约20年时间,“众所周知中国社会一个最为动荡、最具变革的时代。” 失魂的祖父和失魂的中国   故事从祖父失魂开始。   宁静的香椿树街,祖父年复一年去鸿雁照相馆照一次相,为了死后留下满意的遗照。一次照相的时候,祖父大叫一声,他觉得自己脑子里的气泡破了,由此失了魂。祖父慌了,开始到处找魂,由此拉开了香椿树街的人情风物。   小说中到处是对现实的批判和隐喻,明的和暗的。祖父的失魂是一条贯穿整部小说的明线。苏童说,这个批判很明显,80年代失魂的祖父,也是一个失魂中国的开始。如果说上部长篇《河岸》对文革的批判还是在一种抒情中进行的,那么现在苏童选择了更切近的方式。   作为一名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最后是一定要直接面对的。”苏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把自己以前的作品比喻为单车道,批判针对的是人性,很少与现实社会纠结这么紧,最近这几年的小说,“就是人性,时代,社会,人群,把他们都堆在一起了。”   这部长篇其实埋藏着残酷现实的种种,但也都隐约被文艺化的叙述方式削去一些棱角。苏童说,他并不想直接写强拆、拐骗妇女、行贿受贿,对这个现实世界,他喜欢隔着一定距离观察。自己的小说,“只开了一个很小的口子,”他希望从这个口子开始,“进得很深”。   为了找回自己的魂,祖父开始到处寻找那支装有祖先尸骨的手电筒。祖坟“文革”时被挖,祖父当年偷偷捡了两根骨头,塞在手电筒里。街坊们在祖父的带动下,以为手电筒里藏的是黄金,为了发财,也跟着四处挖掘。祖父后来被送到了一座精神病院。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保润在那里照看祖父,由此引出了他与柳生、仙女之间的纠葛,小说也以此为依托,从1980年代一直写到新世纪。   《黄雀记》是三段体,“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封闭,稳固。之间又相互勾连,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寂静的香椿树街转换到骚动的井亭镇精神病院,再到白小姐直面的当下世界。苏童的叙事节奏从快到慢,再到跳脱,暗合着这个时代的节奏。 “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   夏天的南京,40度高温。苏童穿着灰色T恤,到膝盖的暗格子短裤,棕色休闲鞋,慢悠悠地走进咖啡馆,他比约定的时间早到近半个小时。   言谈中,苏童几次提起自己的年龄。“像我这个年纪了,你不可能再凭冲动去写作,年轻时那种凭激情,泥沙俱下,已经不可能了。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去完成你想象中的作品,”苏童顿了顿,“累,就是因此产生的。”   写长篇的压力很大,这位被追捧为“最有才华、最帅”的先锋作家,头发也开始发白。然而另一方面,苏童表情痛苦地说,这样的写作又让他觉得自己“活着”。   《黄雀记》原本是从白小姐开始写起。苏童的目标很明确,为了直面当下的现实,这个经历了1980年代,日后又被台湾富商包养的姑娘理应作为主角。于是,他把白小姐进精神病院放在了开头,她在井亭医院养胎,生下一个红脸男孩,人们叫他“耻婴”,后来叫“怒婴”。但最终,这成为了《黄雀记》成书的尾声。   “所谓的一个女人到精神病院去怀孩子”,足够新颖“可能能吸引现在的读者”,苏童对这一点有自己的预判。但写到六七万字后,他逐渐觉得不踏实。故事太单薄,写起来重重障碍。“当你心里嘀嘀咕咕的时候,你就要想这样写是不是对的。”   苏童决定推倒重写。这与当初写作《河岸》时的遭遇一样。《河岸》原本是第三人称叙事,写了六七万字,再改换第一人称推倒重写。“跟我现在这个年龄有关,更理性,也更多地推倒重来。”他说。   白小姐的故事也是全书最难处理的地方。她当年叫仙女,是井亭精神病院一位绿化工养大的,性格古灵精怪。后来变成白小姐的她,身上的标签是夜总会和台商二奶。意外怀孕、走投无路回到井亭医院……写到这里,酣畅恣肆的笔墨突然跌落人间,苏童说,其实到这里,整个社会“已经失魂了”。用不着多么瑰丽的描写,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