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兄弟“摆擂台” 等.doc
好兄弟“摆擂台” 等
好兄弟“摆擂台” ■马月莹 “今年咱俩继续要摆擂台,如果你的30亩枣地产量比不过我的30亩地,嘿嘿,你可要认输哦!” “比就比,谁怕谁,今年我的枣地肯定不比你的差。” 在三师五十三团良种连6号红枣地里传来一阵嬉笑声,原来是职工马维新和买合木拉·阿不拉在地里摆起了擂台,看今年谁家的红枣产量高。 马维新,一口浓重的甘肃口音,别看他瘦小,胆子却很大,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拼劲和干劲,承包的30亩枣园管理地好,成为了连队致富的领头雁。少数民族职工买合木拉·阿不拉曾经没有稳定工作,先后在砖厂、工地、滴灌带厂打过工,收入一直没有保障。买合木拉·阿不拉曾经在良种连承包过30亩地种植棉花,可由于缺乏经验,收入并不理想。 2009年,团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赶上了新建园政策,马维新和买合木拉·阿不拉的地刚好纳入建园计划,种植红枣套种棉花。在连队召开建园会议时,买合木拉·阿不拉提出缺少资金要打退堂鼓,而马维新主动要求与买合木拉·阿不拉结成帮扶对象,很多职工窃窃私语。因为红枣地的投入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马维新家里并不富裕,两个孩子还在上大学,在别人眼里他只是说大话而已。 “帮扶工作不是儿戏。”连队书记杨明堂语重心长地说。马维新立即表态:“请领导放心,我一定让买合木拉·阿不拉渡过难关,过上好日子。”这句话说完后,王维新拿出了1万元钱,为买合木拉·阿不拉买来了地膜和红枣种子。 第一年嫁接,第二年建园,马维新的收入并不乐观,买合木拉·阿不拉更是成了连队的倒挂户。好强的马维新不甘心,一有机会就向有经验的老职工学习,向连队的干部和技术员请教,同时还买来大量的红枣种植书籍进行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注重从管理入手。如冬季修剪、开春复修剪、防虫防病、夏季拉枝、抹芽、摘心、扭旺枝、喷施叶面肥、促进坐果率等。那年,马维新的红枣收入达到了2万元。 而连年倒挂的买合木拉·阿不拉却几乎放弃了,马维新急了,找到了在外打工的买合木拉·阿不拉。马维新将买合木拉·阿不拉带到红枣地里,耐心地说:“建园三年时间,投入近16万元,如果不细心管理,投入的所有费用就会石沉大海,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买合木拉·阿不拉勉强地点点头说:“我再试试吧。” 从此以后,每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良种连6号建园地里,总会忙碌着两个身影,马维新把所有掌握的技术手把手教给了买合木拉·阿不拉,帮助他做好每一个生产环节,针对买合木拉·阿不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马维新先后拿出6000元为他解决燃眉之急。 马维新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买合木拉·阿不拉连续两年盈利。就在2012年,买合木拉·阿不拉盈利了5.6万元,还掉了所有欠下的债务,还在团部买了一套房子。住在宽敞的新房中,买合木拉·阿不拉知道,是汉族兄弟马维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才让他过上好日子。良种连的职工们都说:“这两人亲密地就跟亲兄弟一样。” 过上了好日子,马维新还是要和买合木拉·阿不拉摆擂台致富,而买合木拉.阿不拉也不服输地说:“总有一天,我也会实现致富梦的。” (作者单位:三师五十三团) 金恩斯的幸福生活 ■马美玲 8月25日,笔者走进四师六十四团八连职工努尔太的家,恰逢她47岁的生日。这天,他的儿子金恩斯给她买了一条金项链,努尔太不时用手摸摸,眉宇间溢满幸福。当这样的场景映入眼帘,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对没有血缘的母子——哈萨克族母亲和汉族儿子。 1995年的秋天,努尔太到博乐市看望弟弟,遇到一个生病的流浪汉族男孩,努尔太把他领回了弟弟家。这个孩子当时高烧不退、极度虚弱。努尔太用哈萨克族古老的“土方”把羊油抹满孩子全身,再用羊皮裹紧让他发汗,第二天孩子退烧了。 几天后,孩子的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努尔太也准备回家了。眼看努尔太要走了,孩子跌跌撞撞地跑过去,一把从背后抱住努尔太哭喊到:“我想跟你回家!”努尔太转过身一把抱住了孩子,泣不成声,母性本能驱使她收养这个12岁的汉族孩子。 收养汉族流浪儿的事,遭到了亲友们的强烈反对,努尔太还是将这个在外流浪了5年的孩子领回了家,还给他起了个寓意为“胜利”的哈萨克族名字金恩斯。 第二年开春,努尔太决定让金恩斯去上学,看着并不富裕的家境,金恩斯对妈妈说说:“让弟弟妹妹们上学吧,我帮您照顾家。” 懂事的金恩斯心疼妈妈,除了尽力帮助母亲干地里活、料理家务外,还学会了开拖拉机挣钱贴补家用。 “那个时候,金恩斯的个子还没有拖拉机高,吃了不少苦,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每当说起这些的时候,这个坚强的母亲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近年来,努尔太一家住进了团里盖的新房,还享受着团场最低生活保障,连队职工也会经常给她家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生活在慢慢变好。现在,金恩斯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像家长一样管理这个家的大小事物。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弟弟妹妹也都能挣钱了。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家就把低保退掉了,把它留给更困难的家庭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