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docVIP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doc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是一笔无比厚重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方式——古诗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入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又特别强调:“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   笔者是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现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抛砖引玉,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艺术的进一步提高。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内涵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不是几本教材,几十几百篇古诗文所能涵盖,所以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文章,也就各有侧重,细细分析,大致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的赞歌。对祖国的热爱,并愿意为之而奋斗终身的情感,可以说是人间最伟大的情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要想让这个人做出一番大事业,那无异于天方夜谈。所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入了不少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诗文,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一种为了祖国宁愿牺牲自己的豪情壮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道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出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情告白。纵观初中三年所选入的古诗文,表现这种爱国主义情怀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它构成了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强旋律。   (二)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亲情,友情、爱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这点,在初中的古诗文中,也体现得尤为突出,从马致远的《秋思》对故乡深入骨髓的思念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对亲人永远的祝愿;从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到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可以说,整个中华的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对人间真情深切呼唤的情感史,它构成了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支主旋律。   (三)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学而优则仕,”“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国的历代文人,注定要关注社会,然后展开对理想,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并随之进行不懈的追求,陶渊明面对官场黑暗,愤而挂冠而去,隐居南山之下,却描绘出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虽然它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但却寄寓了古代人民对阶级社会不公平制度的反思和厌恶,表达了对安居东业生活的美好憧憬。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则直接道明社会的兴衰更替,不过是强加在百姓身上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摧残,如果说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儒家文化治国理念的最高体现,那么,庄子的《鱼我所欲也》则是道家对义所作的最好诠释。如果说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那么曹操的《龟虽寿》可以看着是一曲生命力的赞歌。对社会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的执着,是中华传统文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传统文化的渗透,也离不开对具体古诗文的品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需要春风细雨般的细腻浸润。在古诗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一)理解古诗文内容,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入点。古诗文之所以称作古诗文,是因为它的语言和现在的日常语言,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因为生活中接触较少,对此有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理通文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完成了这一步以后,教师就要根据诗文的具体内容,找准契合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时,在完成了对诗意的理解后,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品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天祥能蔑视死亡,能坦然赴死,从而引出文天祥对祖国的热爱,既而让学生联系所学,列举出自己所知的为了祖国,甘愿牺牲自己的历史人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课文,巧置情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传统文化教育,不能靠单纯的说教,而必须让学生融入传统文化的氛围,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操,从而让自己受到影响,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课文,巧妙设置情景,让学生恍若进入时空隧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